宋徽宗的鷹是怎樣的
宋徽宗的御鷹圖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氣,以至于有這樣一句話流傳于后世“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子昂是趙孟頫的字,他是元初非常有名的書畫大家,有一句話可以形容趙孟頫在中國書畫史上的地位“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大致說明了趙孟頫在書畫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把宋徽宗的鷹和趙子昂的馬放在一起就足以看出宋徽宗畫鷹畫的是多么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徽宗的鷹是怎樣的,望大家喜歡。
宋徽宗的鷹是怎樣的
宋徽宗的鷹說的是他的《御鷹圖》,他傳世的御鷹圖一共有兩副,一副是架子上的白鷹圖,還有一副就是太湖石上的白鷹。架上白鷹的那幅圖上還有蔡京長跋,據說現在已經流失了,應該是在某個收藏家手中。太湖石白鷹圖上有柯九思長跋,這一幅圖現在也是不知去向。
有人說是不是宋徽宗的畫作流傳于后世的較少所以才那么值錢,其實這是相對狹隘的想法,藝術作品的價值當然主要是因為他的藝術價值。就以御鷹圖來說,宋徽宗的鷹畫的栩栩如生,羽毛細致形象,神態非常尤其是,就連姿勢都覺得英姿勃發。尤其是鷹的雙勾繪畫的非常謹慎細致,多一筆嫌多少一筆嫌少。而且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手法來表現,真正算得上神形兼備。架上白鷹圖是趙佶33歲時所畫,算是他的中年之作,非常的沉穩大氣。無論怎樣說,宋徽宗的鷹在書畫史上的地位都非常了得。
宋徽宗墓在哪里
宋徽宗當了一輩子的閑散皇帝,在位期間只知道吃喝享樂,沉迷于美色,不然也不至于國破家亡,下場凄涼。在靖康之變之后,徽宗和兒子趙恒雙雙被俘虜,從帝王的天堂生活一下子跌入階下囚般地獄生活。徽宗被金軍俘虜送往北上金軍營,汴京被一一搶而空,連宋朝皇室玉璽就被搶走,當然這個時候徽宗也顧不上什么玉璽了,保命要緊。
徽宗被俘虜之后幾番輾轉,最后是死于五國城,但有人也說徽宗并非死于五國城,那最終宋徽宗墓又在何方?他在不堪折磨死后,金熙宗將他葬在河南廣寧,之后他的遺骸被他的后人宋高宗運回葬在了永佑陵,但是在元朝建立之后他的墓穴就被盜墓者盜了。就想小說倒幕筆記里一樣,這些盜墓人非常的猖獗,凡是他們發現的古墓基本無一幸免,所以古代帝王的墓穴才有那么多講究,會在墓穴里設計很多機關,甚至會在墓穴修成之后殺了修墓工匠。就是為了保證墓穴的安全,不至于被后世不法之徒盜走。
但是據說盜墓之人打開宋徽宗墓之后并沒有發現他的尸骸,這應該是一個衣冠冢。徽宗死于大金之后并沒有尸骨帶回,所以高宗設立了衣冠冢。又有傳言說在黑龍江依蘭縣的城北門外,有一個稱之為坐井觀天遺址,那才是真正的宋徽宗墓。不論是與不是,徽宗在生前被俘虜之后遺址顛沛流離,連死后都沒有個具體的墓穴也是悲哀。
宋徽宗與米芾的趣事
在政治上,宋徽宗與米芾是君與臣的關系,米芾在北宋朝堂上擔任禮部員外郎一職;而在文學方面,宋徽宗與米芾則是文友的關系,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書法。這樣截然不同的兩重身份,使得宋徽宗與米芾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米芾非常的喜歡硯臺,簡直是到了嗜硯成癖的地步。他不僅在民間到處搜尋上好的硯臺,甚至連宋徽宗使用的硯臺也不放過。有一次,宋徽宗聽說米芾的書法很不錯,于是就把米芾召入宮中,在上書房內備好了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讓米芾當場寫字。米芾也毫不含糊,落落大方地執筆而書,眨眼之間就書寫好了“奇絕陛下”四個字,令得龍心大躍,宋徽宗就將文房四寶都賜給了米芾,然而米芾卻是盯著案桌上的那方硯臺,向宋徽宗索要了那臺方硯。宋徽宗答應了他,他捧著還有墨汁的硯臺,也不顧墨汁弄臟了衣服,手舞足蹈的離開了。由此,米芾索硯的故事在民間流轉開來。
宋徽宗酷愛書法,由于他本身的文人氣息,因此對于文人,特別是能寫得一手好字的文人有很深的親切感。比如說他與米芾之間那耐人尋味的關系,米芾是宋代四大家之一,所以米芾的書法造詣是很高的。宋徽宗時常會讓米芾進宮寫字,或者與他進行切磋,可以說宋徽宗瘦金體形成的王一部分功勞就來自于米芾,他們倆是政治上的君臣,書法里的知己。
看了“宋徽宗的鷹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