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遷綽號因什么而來
時遷是《水滸傳》中的原創人物,高唐州人氏,沒什么本事,就會小偷小摸,以偷盜為業,本事非常好,身量輕盈,能夠飛檐走壁,因此被人稱作是鼓上蚤。但是這個稱號的由來,要詳細說來,還是有一些文章可以作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時遷綽號因什么而來,望大家喜歡。
時遷綽號因什么而來
關于時遷的外號,簡單的說就是輕巧的就像是能在大鼓上面跳來跳去的跳蚤一樣。比喻的就是時遷的一身好輕功,也應該是天下第一神偷的光榮別稱了吧。在容與堂刊本、貫華堂刊本、映雪草堂刊本上都是寫作“鼓上蚤”的,但是在天都外臣序本、袁無涯刊本、芥子園刊本中則作“鼓上皁”的。所以這里存在一些疑問。程穆衡在《石虎專注略》中寫到“原本作“鼓上皁”,皁古通蚤爪,木筍入牙處。”
首選我們可一看一下這個:“蚤”字,它通假“爪”和“皂”,指的是車輻榫入牙中小的一頭。所以時遷的綽號叫做鼓上蚤,指的是在指鼓邊上固定鼓皮的那些銅釘,意思就是說他的身小而善于鉆入的意思。但是也有人經過研究之后說“鼓上蚤”是“鼓上鼜”誤傳之后的結果。因為和蚤字比起來鼜似乎更合適。時遷干的都是飛檐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所以稱之為是“鼓上鼜”更為妥當。
但是這也都是各方研究人員自己的書法罷了,大家現在都知道的時遷的外號就是“鼓上蚤”,至于怎么來的,各花入各眼,還是自己斟酌。
神偷時遷
《神偷時遷》又名《鼓上蚤時遷》,是2010年8月23日上映的古裝武俠大戲,主要講述的便是時遷的神偷經歷。
當時正值梁山戰亂,梁山大軍在宋軍的連環馬陣之下連吃敗仗。時遷作為剛剛加入梁山的成員,卻因為自己曾是盜賊而受到梁山眾人的鄙夷。時遷為了證明自己,便下定決心要下梁山,將徐寧的寶甲盜來,以助梁軍破陣。
在偷盜寶甲的過程中,時遷遇到了自己曾經的愛人——師妹。原來,那是的師妹同自己的師兄一同在幫王太尉偷寶甲。師妹試圖邀請時遷加入自己的隊伍,一起偷盜寶甲,但是時遷拒絕了。那時候的師妹已經成了自己師兄的妻子,況且自己的師兄還是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從自己的手師妹搶去的。
時遷的師兄知道時遷也想偷盜金甲的時候,便又想要效仿當年贏取師妹的手法,利用時遷,等到時遷將金甲偷出來之后再將金甲搶入自己的手中。就如同他所設計的那樣,他得到了金甲,而時遷則被關進了牢房。
在師妹去給時遷探監的時候,時遷借機逃跑,并與徐寧的表弟一同將偷盜徐寧金甲的真相告知了徐寧,說服徐寧與自己合作。后來,在徐寧的幫助之下,時遷從王太尉的身上盜取了鑰匙,并盜得寶甲。但是事情被師兄發現,時遷被師兄追殺。最終師妹為了替時遷擋暗器而身亡,大怒的時遷將師兄殺死,帶著金甲上了梁山,證明了自己。
時遷簡介
時遷是《水滸傳》里的第一百零七號人物,應“地賊星”,綽號是鼓上蚤,把偷盜當做是自己的工作,甚至還干過偷墳盜墓。在征討方臘的時候病死于杭州,被追封為義節郎。
時遷是高唐州人,偷盜出生,輕功了得,能飛檐走壁。因為在薊州府犯下下官司后被捉住了,被薊州兩院押獄楊雄救下。在翠屏山盜墓的時候,恰巧看到楊雄和石秀殺死潘巧云,見他們想去投奔梁山,便于兩人一同結伴上路了。在路過祝家莊的時候,因為偷吃了店家報曉的公雞,石秀又防火燒毀了客店,結果惹怒了祝家莊。
三個人在逃跑的時候,時遷被祝家莊活捉。在楊雄石秀通過撲天雕李應向祝家莊索要時遷未果后,變趕赴梁山求援。梁山同祝家莊多次交戰都沒有收獲,終于在內應的幫助下攻破了祝家莊,救出了時遷,在上山后時遷到北山酒店協助石勇招接要入伙的英雄好漢。在呼延灼征討梁山的時候,用連環甲馬沖陣,使得梁山軍隊陷入苦戰。湯隆就推薦了他的表兄徐寧,說他的鉤鐮槍十分的厲害,可破連環甲馬。還說徐寧有家傳的寶雁翎圈金甲十分受徐寧的喜愛,對他的金甲的看重就像是看重自己的性命一樣。吳用就叫時遷去偷徐寧的寶甲借此把徐寧騙上梁山。
在梁山受到招安后,時遷更隨宋江南征北戰,多次潛入到敵軍內部放火立下大功,在平定方臘叛亂后,時遷同軍隊一起班師回朝,在杭州駐扎的時候因干霍亂而死,死后被追封義節郎。
看了“時遷綽號因什么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