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歷史名人介紹
安順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貴州省中西部,距貴州省省會貴陽90公里。該市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安順歷史名人介紹
安順歷史名人:王若飛
王若飛(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安順歷史名人:陳法
(1692-1766),字世垂,一字圣泉,晚號定齋,清朝貴州安平(今平壩縣)人。清代知名學者和治水專家。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舉人,同年秋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部河南司郎中,順德和登州知府,山東運河道、江南廬鳳道、淮揚道,大名道。為官清廉,悉心研究治河方略,以親身體驗著成《河干問答》一書,總結了歷代治河經驗,對后世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有重要參考價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河道總督白鐘山被彈劾,陳為之辨解,被革職發配新疆。到新疆后,他見當地無水井,乃親自踏勘,掘地得泉,人民感其恩,取名"陳公井"。后遇赦歸里,潛心治學。主講貴山書院廿余年。著有《易箋》、《明辨錄》、《醒心錄》、《敬和堂文集》、《內心齋詩稿》、《猶存集》、《河干問答》等。還善書畫,書法造詣尤高,有畫作《玩易圖》等。現貴州省博物館存有手跡《監圣教序》和《塞外紀程稿》。
安順歷史名人:黃齊生
黃齊生,即黃祿祥(1879年—1946年),近代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原名魯連,字齊生;祖籍江西撫州,后移籍貴州安順;早年熱心開展業余教育工作,主持興辦貴州達德學校。積極倡辦勤工局、農事試驗場、商品陳列所和婦女習藝所等實業場所。參加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7年,率貴州學生赴日本留學,后又組織赴歐洲勤工儉學,結識蔡和森、李維漢、徐特立等人,接觸馬克思主義,支持共產主義革命主張和留歐學生革命活動。
回國后任貴州省視學等職。1926年,任貴州省立第三中學校長。任內延請名師執教,倡導白話文,宣傳新文化,開新學風尚,倡導男女平等,反對封建包辦婚姻。1929年在上海與陶行知創辦曉莊師范,1931年,經黃炎培介紹先后往江蘇昆山、山東鄒平、河北定縣開展鄉村教育。后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和廣西基礎教育研究院任職。“七·七”事變后組織抗日救國會,宣傳抗日;后任四川歇馬鄉村建設育才學院文史教授,壁山正則藝專文史教授;多方奔走,從獄中營救出我黨領導人王若飛(黃齊生是其舅父),并隨赴解放區考察,在延安受到毛澤東接見。1946年4月8日,與葉挺、王若飛、秦邦憲返回延安時,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飛機失事中不幸遇難。史稱“四八烈士”。
安順歷史名人:陸瑞光
陸瑞光,布依族,外號“陸麻二”,1901年出生在貴州省鎮寧縣。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組織農民武裝,成為劫富濟貧、保衛家鄉的農民領袖。
安順歷史名人:陳曾固
陳曾固(1907~1988),原名陳文光,字俊明,曾用名陳鏡明、曾一峰,曾化名曾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北平社會科學家聯盟。1930年到北平黎明中學任教,同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北平分盟(簡稱北平社聯)組織、社聯黨團書記。1932年春至秋天任北平社聯負責人。1932年調任北方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曾任中共河北派駐北平巡視員。1932年12月至1933年5月任中共北平東區區委書記。1933年5月至7月任中共北平代理書記、組織。7月因叛徒告密,被國民黨憲兵逮捕,判處無期徒刑。8月被押送南京中央軍人監獄。
安順歷史名人: 陳蘊瑜
陳蘊瑜:(1900-1938年)名懷珍,字蘊瑜,貴州省平壩縣天龍鎮人,1900年2月2日誕生于平壩縣天龍村。1938年5月,時任國民黨第八軍一O二師三O四團團長的陳蘊瑜率部參加徐州會戰,在碭山韓道口與日軍惡戰,不幸以身殉國。
少年時期,陳蘊瑜先后就讀于家鄉天龍化行小學堂和白云日新高小;1916年,其從貴州省模范中學肄業后,考入貴州省陸軍講武學堂第二期,1919年畢業后,歷任排長、連長等職。1921年,孫中山討陸(榮廷)之役,陳蘊瑜隨軍援桂,克枊(州)有功,先后晉升為營長、團副,幾年后,調任黔軍第四混成旅參謀長。
1931年,陳蘊瑜奉命出省考察軍政,回黔后先后充任第二十五軍軍部參謀、第三師副官長、貴州全省保衛團總副官長兼軍警督察處參謀長。1935年,黔軍在威寧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陳蘊瑜被委任為一O二師一旅二團團長,后赴峨嵋山訓練團深造。在擔任軍職的同時,陳蘊瑜還先后兼任貴州省黔西、織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寧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