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的結局是什么
牛金星(約1595~1652),字聚明,明末寶豐人,后遷居縣城。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牛金星的結局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牛金星的結局是什么
關于牛金星的結局,清朝的史籍多未記載。直到《清史稿》問世,人們才在《季開生傳》中尋得他的蹤跡,原來他投降清朝做了“貳臣”。《季開生傳》中所附的給事中常若柱奏疏中有這樣的文字:“賊相牛金星,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宜嬰顯戮;乃復玷列卿寺,觍顏朝右。其子佺,同父作賊,冒濫為官,任湖廣糧儲道,贓私巨萬。請將金星父子立正國法,以申公義,快人心。”通過常若柱的奏疏,可以看出牛金星已經降清。但清朝政府對于常若柱的奏疏置之不理,反而將其罷官,從中可看出牛金星及其子牛佺已被清列為“真心投誠”之列。此外,杭齊蘇也曾上奏稱:“乃有天下元兇如偽丞相牛金星及其孽子偽府尹、今黃州知府牛佺,偽尚書、今漳南道兵備張嶙然是也。孽黨三人,均當一例駢斬,以泄神人之憤。”杭齊蘇的這次上奏,同樣也沒有使牛佺遭到殺身大禍,相反因禍得福,被提升為湖廣糧道副使兼右參議。種種的記載均表明,牛金星及其子牛佺已經降清,并且深得清廷的信任。趙翼還在《檐曝雜記》中,對牛金星父子降清的原因進行了推理分析,認為“及閱王阮亭《池北偶談》,則金星又嘗為我朝京卿。蓋奸宄之雄,見自成勢盛,妄思為佐命功臣,及本朝定鼎,又知天命有歸,則背偽主而仕興朝,尚為得策也。”
但近些年,一些史家對此說提出了質疑,認為牛金星并未降清。他們的依據是清道光十七年《寶豐縣志》主纂人耿興宗在《遵汝山房文稿》中所寫的《牛金星事略》。持這一觀點的史家認為,《清史稿·季開生傳》所錄的常若柱奏疏不實,牛金星并未降清,而是在李自成死后,仍奮力與清兵作戰,因此在常若柱的奏疏里只有“牛金星從闖為逆,弒君殘民,抗拒王師,力盡始降”的記載,而這并沒有明確指出牛金星降清一事。并且他們還指出,牛金星最終藏在其子牛佺的官署中,牛佺雖官至清湖廣督糧副使,但一直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得以安享晚年。牛金星臨終前囑佺曰:“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牛佺遵其遺囑,葬牛金星于寶豐香山之陽,即致仕旋里。另一個依據則是根據《明史》記載:“牛金星、宋企郊等,皆遁亡”,而且清初眾多的記載均未提及牛金星降清之事。
但也有人認為《牛金星事略》是孤證,不能成為牛金星沒有降清的有力證據。他們還從常理上來進行分析,如果牛金星不降清,他的兒子非但不能做官,而且還會性命難保。可是他的兒子后來在官場上青云直上,應該與牛金星降清有一定的關系。
牛金星的人物生平
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精于計謀,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經過李巖引薦入李自成幕下,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為李自成大順政權時的天祐殿大學士,是闖軍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薦舉軍師宋獻策。牛金星心胸狹窄,李自成進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權,牛金星熱衷于登極禮儀,教習登極儀式,不斷地勸進李自成,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殘軍退回北京,下令殺吳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劃下,李自成在明宮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離北京。途中牛金星讒殺李巖,致使起義軍軍心渙散,宋獻策因此出走。
清順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與其子牛佺投靠清廷為官,牛佺官任黃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紳中名聲極壞,清廷不便安排其職務,順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臨死前囑牛佺曰:“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陽。
看了“牛金星的結局是什么”還想看:
1.十二星座出軌了會不會回頭
2.女人離婚手相有什么特征
3.八月長安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