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貿易情況是怎樣的
貿易是自愿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場里進行的交易行為。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F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那么明朝的貿易情況是怎樣的?
明朝貿易情況簡介
海外貿易的需求日益強烈。明朝中期,有關禁海、開海的斗爭由地方達到中央,私人海外貿易與倭寇合流,成為影響沿海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這種情況為前所未有。隆慶年間開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國商品以東南亞為跳板流入歐洲和美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影響了歐洲工業技術的革新,為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做出了貢獻。與海外貿易的發展相聯系,白銀貨幣化成為明朝后期乃至清朝引人矚目的現象。明初以銅錢、紙鈔為法定貨幣,白銀在禁止流通之列。
但紙鈔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導致信用下降,漸至名存實亡,銅錢則因幣材缺乏,鑄幣量難以滿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銀之禁,而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中國的白銀恰好彌補了國內銀礦不足的缺陷。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時,即規定賦稅折銀征收,說明民間使用白銀已比較普遍。大額交易通用白銀,政府財政也以白銀為計算單位。白銀作為貨幣,具有不變質、易分割、價值高等優點,其貨幣化本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太祖曾宣布朝鮮、日本、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刺、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齊、渤泥等國為不征國(《皇明祖訓·箴戒篇》)。所謂“不征國”就是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和平相處,互不侵犯。周邊國家傳統的貿易活動,仍采用朝貢貿易形式。民間的對外貿易則嚴厲禁止,以防海上的武裝騷擾,甚至規定“片板不許入海。”
明朝建國前夕,就在江蘇太倉黃渡設立市舶提舉司。建國后,在廣州、泉州、寧波各設市舶提舉司,并規定“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明廷對朝貢國頒發“勘合”一扇作為貿易許可證。來朝貢貿易時,與市舶司所存另一扇勘合相符,方許貿易。各國朝貢的船只、人數都有詳細的規定。對貢品實行“給價收買”的辦法。除各國王貢品以“賞賜”名義給予報酬外,番使人等附搭的商品,由官府給價收購,其他番貨也允許在限期內于指定地點與民間交易。
明成祖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取消對外商的限制,宣布“自今諸番國人愿入中國者聽。”并多次派遣中官出使東南亞各地,招徠各國朝貢貿易。成祖至宣宗時鄭和、王景弘等率領艦隊遠航,除政治目的外,也是為了拓展海外貿易。鄭和艦隊給海外諸國帶去了纻絲、青花瓷器、銅鐵器、印花布、緞絹、水銀、雨傘、玻璃制品、中國麝香等商品,帶回各種香料,寶石珍珠及其他土產品,有時也進口中國缺少的貴重藥材,如血竭、沒藥、安息香。明朝的銅錢成為當時南洋等貿易活動中主要貨幣,鄭和艦隊帶回的商品,罕見的珍寶進貢皇室,其他一般的珠寶、香料、藥材等外國產品,則由官府開“庫市”,許商人“博買”,交納商稅,領取執照,轉賣于民間。官府與商人均可由此獲得厚利。
延伸閱讀
國與國之間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對貿易當事國來說是對外貿易。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世界貿易。由于現代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信貸關系、科技合作關系等都以商品運動為基礎,故國際貿易是現代國際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后,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后,由于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并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后,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并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并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制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理論國際貿易的理論是研究國際間商品流通規律的理論。它要闡明一系列基本問題,例如,各國間為什么會發生商品交換;各個歷史時期國際貿易的性質和特征由什么決定等等。廣義的國際貿易理論還應包括國際價值理論和國際收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