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女校的興起原因
時間:
耀聰2
民國
“女人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所產生的背景,自然是儒家思想統治中國的那些年代,兩千多年里,我們國人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把它奉為真理。
在民國時期,逐步沖破封建思想觀念的束縛,女校開始興起。民國元年,“美租界海寗路西天保里對面南川虹路,新創共和女校一所,分初、高等小學、國文、英文、圖畫、專修科,共五級,額設一百五十名。于各專科中兼授法政、體操、專門學術以應今日女界贊助共和,注重武事之趨勢。開辦經費全由同志捐助,經理、校務、擔任敎課者均盡義務,不取薪俸,意在鞏固基本,徐圖發達,現在報名者己有五十余人,定于舊歷正月十四日午后二時行開學禮,想屆時必有一番盛舉也。”(1912年2月29日申報7版《共和女校開學預志》)。 [1]
民國2年(1913年),民國成立一年后。被孫中山稱贊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的唐群英在長沙創辦數所女子職業學校,如長沙女子法政學校、女子自強職業學校、女子美術學校等。在民國時期,湖南女學以職業女學為主流。
也是在1913年,時任桂東教育會長的鄧潤棠在桂東女子教育尚無胚胎的情況下,大膽提出創辦女子學校,向時任桂東縣長的譚嗣穆(譚嗣同弟弟)呈報此事,兩人不謀而合,在桂東縣創辦女校,開桂東婦女讀書學文化之先河。
女校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如成志女校、蘇州女學、城東女校、武昌女學、神州女學、正始女校、光華女校等女校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辦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