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滅佛的原因
宇文邕(543年-578年),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史稱北周武帝。
那么歷史上的北周武帝滅佛是因為什么,滅佛的原因是什么?小編帶你們去看下
北周武帝初信佛,后因迷信識語黑衣當王,心忌沙門,信道士張賓,擬滅佛教,集沙門道士名儒於文德殿,量述三教勝劣,以定廢立。沙門道安撰二教論,謂“救形之教,教稱為外,濟神之教,教稱為內”帝問群臣,無有排斥非議者,遂作罷。六年后,帝又集佛道二教論辯,法師炫與道士張賓對衡,賓不服屈,帝親自與炫辯,亦不能使炫屈服,帝遂下詔廢佛道二教,悉令沙門還俗,實即滅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時絕跡。
當時北周的佛教,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寄生蟲。寺院的和尚們不但不當兵,不納稅,且面對災民時,表現出來的非但不是賑災,反而趁機吞并土地,使農民生活更加困苦。滅佛這一策略暗暗在宇文邕心中生成。公元574年,他最終強制僧侶強制滅佛,這不僅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更是擴充了軍隊。記得在滅佛期間,有一位大膽的僧人問武帝:“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道,不怕受罰么?”周武帝道:“只要百姓幸福,國家興盛,我寧可受盡苦難。”仿佛可以看到他大義凜然的神色,這是何等的胸襟。而滅佛這一策略,也確實使北周的國力大大增強。
在南北朝時,北周的開國皇帝孝閔帝宇文覺和明帝宇文毓很虔誠地信佛,佛教在其境內長盛不衰。公元561年,明帝宇文毓駕崩,宇文邕繼位為北周武帝(公元561年至578年在位)。他是一位勵精圖治、負有遠見的皇帝,平時身著布袍,夜寢布被,無金寶飾物。他性格果決,能斷大事,有統一天下的雄心。面對興盛的佛教,他認為:人民信佛,供養出家人會不專心於生產;出家人沒有財產,不從事物質生產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于是,北周式帝宣布廢佛,令僧尼還俗,并允許辯論。這次滅法只毀像破塔燒經,令僧尼還俗,不殺僧人。共還俗僧人300萬人,退寺院4萬座,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