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支援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
蘇聯曾秘密支援中國解放戰爭,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蘇聯支援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蘇聯支援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于1945年9月2日以軍國主義日本的毀滅而告終,中國正如亞洲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得到了不受制于人的、獨立自主發展的廣闊的可能性,然而國家復雜的內部環境對此產生了阻礙,事實上存在著兩個政權:一個由國民黨政府所控制;另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二者的長期對立導致了國內戰爭。
美國政府把賭注押在蔣介石身上并千方百計給他以幫助,1945年,它給了(蔣介石)接受部署在中國的日本軍隊投降的機會,日軍有成千上萬門火炮以及成百上千的坦克、飛機、戰艦,這些都被用來武裝蔣介石的軍隊,有了這樣的支持,國民黨有根據期望能夠成功地在全中國范圍內掌握政權。
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號召解放區人民展開對國民黨的斗爭,它(中共)向蘇聯政府求助,我國政府盡一切可能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領導的革命運動給予支持,其第一個步驟是將蘇聯軍隊1945年擊潰關東軍之后繳獲的武器和軍事裝備移交給他們,后來又向中國(共產黨)方面轉交了一部分蘇聯武器。
在滿洲里,蘇聯指揮人員協助創建了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基地,在這里,依靠蘇聯軍隊的戰斗經驗,在蘇聯顧問和教官們幫助下,中國領導人建立了一支頑強的、能征善戰的軍隊,它能夠成功地完成現代化作戰任務,這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的獨立自主的國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蘇聯部隊從中國領土上撤離之后,繼續給抗擊國民黨的民主軍隊以幫助。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對軍隊的要求也提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向蘇聯政府提出請求,希望加強軍事援助。
1949年9月19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向中國派出軍事專家,很快,軍事總顧問和他的助手們來到了北京。
1949年10月初,專家們開始工作,著手創建若干六年制技術學校,截至1949年12月末,共計有超過1000名蘇聯軍事專家被派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里工作,在困難的條件下、在短暫的期限內,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飛行員、坦克手、炮兵、步兵。
當國民黨用空襲來威脅中國解放區的一些和平城市的時候,蘇聯專家們積極參加了擊退來犯敵軍的戰斗,為此,蘇聯部長會議通過決議(原注:1950年2月),組建蘇聯軍事聯隊(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группировк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參加上海防空保衛戰。
在上海率領防空蘇聯軍事聯隊的是著名的蘇聯將領、未來的蘇聯元帥巴季茨基。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1910.6.27 - 1984.2.17),蘇共黨員(1938)、蘇聯英雄(1965)、蘇聯元帥(1968),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蘇共中央委員(1962)、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1962),偉大衛國戰爭期間任師長、軍長,1965-1966年任第一副總參謀長,1966-1978年任國土防空軍總司令。
聯隊的副司令員是:斯柳薩列夫(Слюсарев),負責空軍;斯皮里多諾夫(Спиридонов),負責高射炮,他同時還指揮第52高射炮師。(譯者注:原文如此)
在最初一系列以國民黨飛行員失敗而告終的空戰之后,敵人的空襲行動減少了,對上海及其郊區的襲擊終止了,敵人將主要的(空中)力量集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地面部隊。
為截擊敵機、掩護上海機場和其它目標,蘇聯空軍部隊先后共計升空238架次。
除此之外,蘇聯專家還指導中國軍隊中的優秀人員在作戰環境中的行動,并從1950年8月1日起指導中國軍人掌握蘇聯防空技術。
1950年10月,上海的全套防空系統移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蘇聯軍隊及(飛行)編隊撤出,回到祖國,其中一部分編組成殲擊航空兵第64軍,負責掩護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北部的部隊和戰略目標。
1946-1950年,蘇聯軍人、蘇聯專家在中國履行國際主義義務期間,共有936人犧牲或因傷病而死,其中包括:軍官155人,軍士216人,士兵521人,文職專家44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陣亡的蘇聯國際主義戰士的墳墓得到了細心的關愛,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