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怎么看蘇聯解體
最后一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對蘇聯解體的反思是什么?戈爾巴喬夫怎么看蘇聯解體的?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戈爾巴喬夫怎么看蘇聯解體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戈爾巴喬夫怎么看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召開最后一次會議并宣布解散,蘇聯就此解體,對于這場震驚世界的變故因何發生,史學界的解讀已是汗牛充棟,不過,最值得重視的解讀,恐怕仍要數事變當事者、最后一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晚年反思。
1、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解體,是由各共和國私欲極強的政治精英們決定的
1998年,戈爾巴喬夫出版回憶錄體裁著作《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其中,對于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說道:“我現在的評價和六年前一樣;這是真正的悲劇,……我至今仍認為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錯誤:蘇聯本是可以保留下來的。”
鑒于很多人認為民族分離主義是蘇聯解體的主因,戈爾巴喬夫承認,民族矛盾在當時確實很尖銳,“1987年中期以后,族際關系問題實際上就沒有從政治局的日程上消失過”,“我本人以及我的同事們曾花大力氣減緩要求分離的情緒,但是我們的努力并沒有取得效果”,“我們終究遭到了重大的損失。”
但在戈爾巴喬夫看來,各加盟共和國民族分離主義的膨脹固然嚴重,但導致蘇聯解體的真正主因,并不在此。
1995年,戈爾巴喬夫接受鮑里斯·斯拉文訪談,當斯拉文問及:“您認為,蘇聯解體這一過程主要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還是主觀因素、個人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戈爾巴喬夫的回答是:“這件事與其說取決于各個共和國本身,還不如說是由這些共和國的政治精英們、領導人決定的,這些人野心勃勃,欲望極強,他們中有些人是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過去一直不得志,而另一些人則希望享受政權,周游世界,擁有自己的外交部、自己的專機和衛隊及其他權力象征物。”
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一書中,戈爾巴喬夫表達了相似的意見:“那些認為聯盟倒臺是由波羅的海沿岸、高加索和中亞的民族沖突引起的議論,都是企圖事后為葉利欽及其戰友們的不負責任的瓦解蘇聯的行徑開脫”,“俄羅斯總統及其周圍的人為了實現使自己入主克里姆林宮的強烈愿望而實際上使聯盟成了犧牲品。”
俄羅斯作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絕對主導者,卻選擇拋棄蘇聯要求獨立,其內在權力邏輯,葉利欽班子的智囊團曾擬有一份“絕密”文件《過渡時期的俄羅斯戰略》,闡釋得相當清晰。
該文件分析道:“客觀上,俄羅斯不需要在它上面有一個專門從事重新分配它的資源的經濟中央,可是很多其他共和國都對有這樣的中央感興趣,它們在控制住本國境內的財產之后,力圖通過聯盟機關對俄羅斯的財產和資源進行有利于自己的重新分配。這樣的中央只有在各共和國的支持下才可能存在,因此在客觀上,不管它的干部組成情況如何,它都將推行與俄羅斯利益相左的政策。”
2、戈爾巴喬夫還認為:蘇共黨內權貴,為自身利益與葉利欽等人走到了一起
此外,戈爾巴喬夫還重點提到:“現在已經十分清楚,俄羅斯領導瓦解蘇聯的路線,曾與蘇共內部頑固的特權勢力所進行的反對蘇聯領導的斗爭交織在一起……這兩個陣營——葉利欽周圍的一批人和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盡管看來好像思想立場對立,(實際上)都挑唆、鼓動并串通一起來打倒戈爾巴喬夫。”
在葉利欽拋出以解體蘇聯為主旨的《別洛韋日協議》后,“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為了保留聯盟’而支持叛亂分子的黨內權貴們,這一次卻也投了搞垮聯盟的贊成票!”——所謂“八月份似乎是‘為了保留聯盟’而支持叛亂分子的黨內權貴們”,乃是指:1991年8月19日-21日,一批包括蘇聯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克格勃局長在內的高級干部,以挽救蘇聯解體為由,發動未遂政變,企圖廢黜戈爾巴喬夫。
對于這場未遂政變,戈爾巴喬夫的解讀是:“黨的領導中保守派的行事方針早已被看得清清楚楚,但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們鋌而走險呢?我再三考慮,得出的結論是,這溢出忍耐杯子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對失去個人權力的擔心。”
戈氏回憶:在7月底,他曾與葉利欽及納扎爾巴耶夫晤談,談話內容,涉及制定新憲法、選舉新的權力機構,“在交換意見過程中,提出讓納扎爾巴耶夫出任內閣首腦。……還談到必須大力更新權力機構的上層領導班子——幾位副,特別是要害部門的領導人,提出了亞佐夫和克留奇科夫的具體問題——他們的退休問題。”戈氏認為,“我們的談話被錄了音,克留奇科夫聽了后,有了證據;這使他和其他的人完全喪失了理智。”
事實上,蘇聯最終是在蘇共精英黨員們的歡呼聲中解體的,一如戈氏所言:“在白俄羅斯,只有盧卡申科一人投了反對蘇聯解體的票,在烏克蘭只有2-3人反對蘇聯解體,而其余則一致同意解體。在俄羅斯有幾位代表試圖發表意見,但其余人卻叫喊:‘何苦竹籃打水,已經一目了然,投票吧。’于是迫不及待地在一片歡呼聲和掌聲中把蘇聯解體了,有六人棄權,俄羅斯議會代表中86%是共產黨員……我當時就指出:‘是自私驅使他們這樣做的。’”
簡言之,作為劇變的當事人,較之流行的“民心論”,戈爾巴喬夫的檢討更多地集中在內部權力斗爭和利益沖突層面,至于這種檢討是否準確,不妨參考當日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案”——該案的偵破歷時5年之久,至少3萬人被追究刑事責任,烏茲別克斯坦的幾乎整個領導層被起訴,共和國黨中央第一書記、最高蘇維埃主席、布哈拉州委第一書記等大批黨政官員被捕,在布哈拉州委第一書記家中,查獲130公斤黃金制品……。
最后,案件的調查被莫斯科強行中止,原因是案件的偵破已經順藤摸瓜,蔓延到了蘇共中央,“涉及許多部長、最高法院院長、蘇共中央工作人員甚至中央書記”,為“大局”計,戈爾巴喬夫不得不中止這一“給黨的機關抹黑”的調查。
戈爾巴喬夫說蘇聯解體是由各共和國“野心勃勃、欲望極強”的政治精英們、領導人決定的,非為無因。
相關資料介紹:
1991年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只取決于蘇聯政府權力階層的決策(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抵制了公投)。
戈爾巴喬夫并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抵制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斗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宣布辭職。當日19時38分,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69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在克里姆林宮頂上空飄揚的蘇聯鐮刀和錘子國旗徐徐下降;19時45分,一面俄羅斯的紅、藍、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宮。從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歷史宣告終結。"8-19事件"后,"新奧加廖沃進程"實際上已難以繼續,蘇聯加速走向解體。10月初,除波羅的海三國外,蘇聯的12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阿拉木圖共商經濟協議。經過緊張激烈的討價還價,1991年10月18日,蘇聯總統和八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簽署了《主權共和國經濟合作條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沒有參加簽約,條約規定要保留盧布作為統一貨幣系統的共同貨幣的作用,參加國要履行蘇聯所有的對外經濟義務并奉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但由于條約缺乏政治約束力,很快就成為一紙空文。
1991年11月16日,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宣布了10項總統令,接管了包括貴重金屬生產部門在內的一系列屬于中央財政金融部門的權力,剝奪了聯盟的重要財源,并停止向中央約80個部提供資金。稍后,葉利欽又宣布由俄羅斯中央銀行接管蘇聯國家銀行和對外經濟銀行,掌握了聯盟的貨幣大權。進入12月,圍繞著蘇聯命運的斗爭進一步加劇。西方國家看到戈爾巴喬夫大勢已去,開始把原來對共和國與中央一視同仁的 "雙軌政策"逐步過渡到支持各共和國獨立的"一邊倒"政策。
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共和國就脫離聯盟和選舉總統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美國在投票前放風說,如果烏克蘭投票的結果表明要獨立于聯盟,則美國會盡快地予以承認。美國這一立場變化對烏克蘭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結果99.85%的選民贊成獨立。原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當選為首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就職講話中明確表示,烏克蘭將不參加戈爾巴喬夫倡議的主權國家聯盟。人口近5200萬,國民生產總值占全蘇25%的烏克蘭的獨立,對于戈爾巴喬夫組建新聯盟的計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背著戈爾巴喬夫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晤。會晤后三方發表的公報稱,三國已共同簽署了由三個國家組成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其中宣稱,"蘇聯作為國際法的一個主體和一種地緣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蘇聯的法律和一切準則在三國已不再適用。這三個斯拉夫國家的總人口、總面積和經濟實力在聯盟中占絕對優勢。三國的決定使戈爾巴喬夫簽訂新聯盟條約的努力最終成為泡影。明斯克會晤公報發表后,原蘇聯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領導人于 1991年12月13日發表聲明,表示愿意成為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平等創建國。
1991年12月23日,葉利欽來到克里姆林宮,同戈爾巴喬夫進行了8 小時的會談,要他交出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權、發射2.7萬個核彈頭的"核按鈕"、克里姆林宮總統府等。戈爾巴喬夫還把一批珍貴的檔案材料交給了葉利欽。葉利欽保證戈爾巴喬夫辭職后享有包括國家別墅、汽車、警衛人員在內的優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爾巴喬夫同他的工作人員,包括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等人舉行了告別會,大家依依惜別。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簽署了他的最后一道總統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將武裝部隊和"核按鈕"的控制權移交給葉利欽。晚上19時,戈爾巴喬夫在總統辦公室,面對著攝像機、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了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講話。他說:"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形成的局勢,我停止自己作為蘇聯總統職務的活動。作出這一決定是出于原則性考慮。""我堅決主張各族人民的獨立自主,主張共和國擁有主權;同時主張保留聯盟國家,保持國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態卻是沿著另一條道路發展的,肢解和分裂國家的方針占了上風,對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還對我國人民失去一個大國的國籍感到不安,它會給所有的人帶來十分沉重的后果。"戈爾巴喬夫表情嚴肅,但他以樂觀的預言結束了演說:"我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遲早會結出碩果,我們的人民將生活在繁榮昌盛和民主的社會中。"
19時20分,戈爾巴喬夫把"核按鈕"通過"獨聯體"武裝力量臨時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給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時38分,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桿。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后一次會議,以履行蘇聯終止存在的法律手續。不足百人的會場十分冷清,主席臺上只有共和國院主席阿利姆扎諾夫一人就座。慣用的電子表決器也不用開動,連到會人數的登記亦未進行。大會代表以表決方式通過一項宣言。
宣言說:"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確認,隨著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建立,蘇聯作為一個國家和國際法的主體即將停止其存在。"但是必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贊同此宣言,有的認為它毫無意義,因為蘇聯解體已成既定事實;有的認為由共和國院宣布蘇聯停止存在不合法律,這類決定只能由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來決定。宣言通過之后,阿利姆扎諾夫對代表們說:"共和國院堅持到了最后。我們完成了自己的公民和代表職責,沒有辜負主權共和國的信任。""既然蘇聯總統已經向全體人民宣布辭職,既然蘇聯國旗已經降下,我們今天有完全的權利以憲法途徑平靜地完成我們的工作--舉行最后一次會議。"在此之前,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已于1991年12月23日作出決定,聯盟院不再舉行任何會議。于是,阿利姆扎諾夫宣布蘇聯議會從此解散,代表們互相告別,各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