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骨教堂
人骨教堂。原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其外表是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內部的裝飾卻都是用人骨做成的,因此這里與其說是教堂,倒不如說是“人骨博物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葡萄牙人骨教堂。
歷史背景介紹
在1369年,一次瘟疫使3萬人喪生,尸骨遍地,因此教堂當局決定用未葬的尸骨裝飾教堂。神學家表示,天主教視死亡為神圣的事,死后將尸身獻給上帝,象征無上的贊美,故“人骨裝飾品”不值得太驚訝。這座教堂平時警戒森嚴并不對外開放,只在每年11月20日(相當中國的鬼節),才讓一般民眾入內祈福(不過也說只有星期日才對外開放)。
教堂內部西廳有個可怕的“人骨祈禱堂”,里面光線昏暗,墻壁完全是用人骨堆砌而成,一眼望去,只見無數的腿骨、手臂、肋骨,尤其是頭骨上兩只黑洞,直盯得你毛骨悚然,后背發涼。我和許多朋友都在此留影,奇怪的是,洗出的照片上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紅紅的,無論相機是否有防“紅眼”功能,都是如此。有人說可能是“鬼火”在作祟,不得而知。詢問導游,當初王室何苦要在這里堆許多人骨?搞得整天提心吊膽的。答曰,一則是面對人骨為死難者祈禱,更顯虔誠;二則希望后代王孫明白,戰火無情,不可亡妄動干戈。
基本簡介
教堂也稱為圣母升天教堂(Maria-Himmelfahrt-Kirche),俗稱“人骨教堂”,在1280年到1320年間建成在1699年到1707年間在原西多會修道院的基礎上由建筑師Paul Ignaz Bayer和Giovanni Santini-Aichel進行了改建。 該教堂以圣墳在當地的散居處而出名,吸引著眾多波希米亞內外的教徒前往朝覲。在大瘟疫期間,由于墓地數量的限制,眾多死者無法埋葬,于是在1510年前后,采用死者的人骨裝飾教堂。前后總共采用了大約40,000人的遺骨進行教堂的室內裝飾。
人骨教堂歷史故事
13世紀當地有位傳教士身赴耶路撒冷,從耶酥捧回一袋圣土,安灑在昆特拉.霍拉的Sedlec地區修道院周圍墓地上。圣土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被奉為神跡,因此,周邊貴族鄉紳將這里視作福地甚至通天的階梯,死后紛紛選擇這里作為安葬地。于是,當地成了風水寶地,墓地規模越來越大。
14世紀的黑死病,15世紀爆發的約翰.胡斯宗教戰爭,使得波西米亞大地生靈涂炭。如何安撫亡靈?虔誠的傳教士選擇了將他們帶到昆特拉.霍拉的圣土安葬,畢竟這里是圣土。后來,富有的Schwarzenberg家族將這片地皮和教堂買下,并突發奇想地聘請木匠RINT來裝飾教堂。木匠對于幾何圖形有著職業的天賦,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骨,RINT于是想到了用骨骼來裝飾教堂。于是,有了這座名叫Kostel k Vech savtych a kostnici的人骨教堂。 從布拉格市區到昆特拉霍拉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車程,不要以為這座小城只有這處凄幽的冷教堂,其實小城本身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而且鎮上小作坊里自釀的黑啤,不知道要比捷克最有名的皮爾森老泉好喝多少倍:)另外,和人骨教堂一墻之隔的圣芭芭拉教堂,我一直固執地以為,那是哥特教堂最華麗、并且無法逾越的超凡之作,如同小夜曲之于肖邦。
相關傳說
據說,當年在修建教堂的時候,在地基下發現了一塊墓地。因為絕大多數葡萄牙人都信奉天主教,因此有人建議,將他們的遺骨以這種方式奉獻給上帝。在虔誠的教徒們看來,人骨宮盡管以死亡為主題,但絕對不是一處恐怖的場所。相反的,它是一片圣潔的土地,是教徒們禱告、祈福和上帝同在的地方。因此,光臨人骨宮,除了世界各地慕名前來的游客外,基本上都是一些虔誠的教徒。
這里的天花板、墻壁上盡是人骨串成的裝飾品,據統計,這些飾品大約用掉一萬具尸體。教堂入口處有用120多塊人骨做成的蠟臺,天花板上鋪的是四肢骨,墻壁上的花毯也用人骨裝飾,神壇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圖案則由肋骨鑲嵌。在這里四處可見十字架、王冠、垂帶等裝飾,均由各部位的骨頭拼湊而成。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釘眼和被刀劍刺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