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爾尼大教堂什么時候建造的
伯爾尼大教堂 (Muenster)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花費了近一個世紀才完成。19世紀末,又在教堂頂上修建了高度為100米的尖塔, 使之成為瑞士最高的教堂。
這是座哥特式的大型建筑,正面有著名的《最后的審判》浮雕以及15世紀時的彩繪玻璃。教堂內有一架由5404根銅管建成的管風琴,為瑞士境內最大的管風琴;在圣誕節和音樂會期間,這架18世紀的管風琴還會奏出美妙的音樂。此外,順沿教堂內254級臺階的螺旋式樓梯,可以來到教堂中部的瞭望臺。逢每月的第一個周六,大教堂所在的廣場上還會舉辦手工藝品市場。
基本內容
伯爾尼大教堂 (Muenster)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花費了近一個世紀才完成。19世紀末,又在教堂頂上修建了高度為100米的尖塔, 使之成為瑞士最高的教堂。這是座哥特式的大型建筑,正面有著名的《最后的審判》浮雕以及15世紀時的彩繪玻璃。教堂內有一架由5404根銅管建成的管風琴,為瑞士境內最大的管風琴;在圣誕節和音樂會期間,這架18世紀的管風琴還會奏出美妙的音樂。此外,順沿教堂內254級臺階的螺旋式樓梯,可以來到教堂中部的瞭望臺。逢每月的第一個周六,大教堂所在的廣場上還會舉辦手工藝品市場。
伯爾尼大教堂是伯爾尼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1421年開始建造,歷時4個世紀才完成。教堂的“最后的審判”浮雕和彩畫玻璃較為著名,教堂內有一臺瑞士最大的管風琴。登上19世紀建成的尖塔,可俯瞰伯爾尼市。鐘樓是這個城市里最古老的建筑物,也是城市中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景點。鐘樓建于1218年,設計相當復雜,除報時之外,還可看出季節、月份、日期、星期,以及月圓、月缺,非常科學。天文鐘旁的木偶在整點前四分鐘開始表演,經常吸引過往的游客駐足觀賞。
延伸閱讀
哥特式藝術,又譯作哥德式藝術,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于12世紀的法國,盛行于13世紀, 至14世紀末期,其風格逐漸大眾化和自然化, 成為國際哥特風格,直至15世紀,因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該風格在18世紀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復興”(Gothic Revival)運動推崇中世紀的陰暗情調。在19世紀之后仍偶而被應用。
《最后的審判》取材于《新約全書·啟示錄》故事,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基督降臨,并親自審判世間善惡。畫中基督被圣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后的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
伯爾尼(Bern)位于瑞士西半部領土中央偏北之處,僅次于蘇黎世和日內瓦的第三大城,是伯爾尼州首府,亦是該國首都。其舊城區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遺產。阿勒河把該城分為兩半,西岸為老城,東岸為新城,橫跨阿勒河的7座寬闊大橋把老城和新城連接起來。伯爾尼氣候溫和濕潤,冬暖夏涼。伯爾尼仍然是瑞士的政治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