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現“土豪金”陶俑
始皇陵是一座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國”。那幽深的地宮更是謎團重重,地宮形制及內部結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來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地宮是什么樣的結構?地宮內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寶?地宮內有沒有防盜機關?地宮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銅棺石棺還是木棺木槨?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無損?……這一系列的懸念無不困擾著專家學者。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分享的消息是:秦始皇陵現“土豪金”陶俑!
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的聯合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秦代陶俑新的類制以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元素。
2011年以來,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展廳的建設,考古人員在秦始皇陵發掘約880平方米,共清理出晚期墓葬15座、擾坑9座。出土的文物中,尤以近30件陶俑最引人注目。此次發掘出土的陶俑通體涂有彩繪,上身的彩繪保存較好,但顏色偏黃。通過觀察彩繪,均可觀察出彩繪涂刷的方向與紋路,能從這批秦代陶俑新的類制中揭示秦代豐富多彩的雜技藝術及神秘的宮廷娛樂文化。
此外,本次發掘工作還出土了銅器10多件、長方體鉛磚10多塊、鐵器5件、錫器1件、石器3件、橢圓體石頭3塊、正方體石塊2件、陶器殘片若干件。
據有關專家介紹,“9901陪葬坑”最早發現于1999年3月,并在當年5月進行了試掘;2002年進行了第二次試掘。此次9901陪葬坑的全面發掘是田野考古發掘與現場文物保護的全新嘗試,為以后的田野發掘文物保護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案例。
這次利用新的考古發掘理念發現,9901陪葬坑與秦始皇帝陵園建設、使用和破壞基本上是同步的,但也有更細分的時間段。這個細分的時間段,也為進一步研究秦始皇陵的陪葬布局、喪葬儀俗提供了新的思路。
延伸閱讀
考古發現2000年前秦代兒童腳印
日前,在對秦始皇修建的軍用“高速路”——秦直道進行首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時,考古人員意外地在2000年前的路面遺存中發現了3個兒童腳印。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在明介紹說:“當時的路面十分泥濘,3個兒童腳印非常清晰,我們判斷兒童大概有六七歲。目前,我們已經進行了現場技術處理,還做了石膏模型,下一步準備揭取到實驗室內繼續進行研究。”
作為秦直道考古的首次大規模正式發掘,自今年3月份以來,張在明帶領著9個人的考古隊一直奮戰在陜西省富縣的高山地帶,從黃土高原特有的山脈上探尋著兩千多年前中國軍隊的歷史遺跡。
張在明說:“作為秦直道的首次大規模正式發掘,特別重要的發現,是在多處路面上疊壓有秦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路面還發現一枚西漢末年的‘大泉五十’銅幣,從而確定了道路使用的年代在秦漢間的200多年里。”
除了兒童的腳印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男人與婦女的腳印。張在明說:“婦女和兒童為何出現在黃土高原上的山地間,除了軍事角度解釋外,目前尚難有新說。”據了解,考古人員在腳印、車轍旁邊,還發掘出了基本連成一片的同期建筑基址。基址均為夯土基礎,最大者面積估計有200平方米。在建筑基址中,揭露出石柱礎和大量的秦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及陶罐、盆等遺物堆積。
張在明說:“根據現象和文獻綜合推斷,這個基址是秦直道上規格較高的兵站或關卡性質的遺址。婦女與兒童出現在關卡,可能跟某些將官長期駐守此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