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新疆回亂的結果
同治新疆回亂,是中國清代同治年間新疆各地發生的動亂,與浩罕、俄羅斯的入侵交織在一起。俄羅斯則乘亂入侵塔城及額爾齊斯河流域,并于1864年10月逼迫烏里雅蘇臺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吞并了新疆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片領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同治新疆回亂的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同治新疆回亂的背景
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加緊對中亞地區的殖民爭奪(俄國完成了1861年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侵略野心進一步擴大;英國基本占領了印度,因此,也開始向中亞滲透)并覬覦中國領土新疆。
同治初年,因太平天國、捻軍等持續多年的內亂及向西方列強賠款,清廷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每年由內地各省撥解新疆的二三百萬協銄逐漸縮減,最終斷絕。大小伯克官吏任意攤派勒索,致使民怨沸騰。
同治新疆回亂的經過
此次動亂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新疆各地發生暴動,駐扎大臣等官員被殺或自盡,清兵潰敗。 各地起事者建立多個互不統屬的割據政權,各政權之間相互混戰。
俄羅斯軍隊入侵塔城等地,中國官員被迫與之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浩罕軍官阿古柏攜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消滅天山南路的清軍據點。 阿古柏逐一消滅各地暴動者政權,驅逐和卓后裔,建立哲德沙爾國。 清軍西征,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庫車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修建渭干河水利的庫車河工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殺死監工和伯克,引發暴動。同月,庫車土回馬漋、馬三保、玉門人楊春,聯絡外地人田拉滿、蘇拉滿,聚集當地漢回(回族)、漢民、纏回(維吾爾族)起事。庫車辦事大臣薩凌阿咨報喀喇沙爾(今焉耆縣)求援。五月初三,馬漋部眾攻入庫車城內,殺死庫車辦事大臣薩凌阿、英吉沙爾領隊大臣文藝、葉爾羌幫辦大臣武仁布、庫車阿奇木伯克庫爾班等人,逼迫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的庫車閑散郡王愛瑪特(艾合買提王伯克)充當暴動首領。愛瑪特為庫車伯克鄂對之后,不肯屈從,被當場殺死。
暴動者找到庫車熱西丁家族的阿訇熱西丁和卓,推舉其為首領。熱西丁自稱"先知穆罕默德最偉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人稱"汗和卓"(清代文獻訛作"黃和卓"),煽動民眾對異教徒(卡菲爾)進行圣戰。熱西丁派兵向西攻占了阿克蘇和烏什,向東襲取喀喇沙爾,基本控制了回部東四城一帶。
阿克蘇、喀喇沙爾
五月初七,庫車以東的玉古爾(今輪臺縣)被暴動者攻陷。初九日至十四日,阿克蘇所屬的賽喇木、拜城,喀喇沙爾及其屬城庫隴勒(今庫爾勒市)也爆發民變,喀喇沙爾辦事大臣依奇哩死難。阿克蘇辦事大臣富蘇哩馳書伊犁求援,未幾阿克蘇城陷,富蘇哩舉家自焚。回部東四城陷落后,為庫車的熱西丁所控制。
烏魯木齊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阿訇妥得璘(一名妥明)潛逃出關,來到烏魯木齊,寄居于烏魯木齊綠營署理中營提標參將索煥章家中。索煥章師事之,一同謀劃起事。
同治三年五月,烏魯木齊都統平瑞得知庫車發生暴動,派文光領兵前去平叛,途中被亂軍擊潰于烏沙塔巴克,全軍覆沒。索煥章屬下的漢回兵丁夜間在烏魯木齊南關清真寺集會議事,被戍卒朱小貴窺見。朱小貴報告烏魯木齊綠營提督業布沖額,業布沖額詢問索煥章。索煥章誣稱朱小貴造謠惑眾,將其斬首。六月十二日,妥得璘、索煥章起兵反叛,攻下烏魯木齊漢城(迪化城)。業布沖額被俘,囚禁于索煥章宅中,八日后仰藥自盡。都統平瑞與少量屯練、勇營困守鞏寧城(烏魯木齊滿城)。同日,昌吉縣事起,知縣恩錦逃走,典史秦某闔家就戮。
困于鞏寧城內的清兵多為老弱,不習操練,平瑞惟有等待援兵。然而"自六月至八月,無一至者。"伊犁常清、烏里雅蘇臺明誼派兵救援,皆被阻于烏魯木齊以北。平瑞勉強督兵出戰,清軍一觸即潰,死五百余人。八、九月間,阜康、呼圖壁、綏來、烏蘭烏蘇等地失陷。妥得璘自稱"清真王"(哈里發),控制了庫爾喀喇烏蘇(今烏蘇市)以東、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以西一帶地方。九月辛丑,在困守百余日后,鞏寧城破,平瑞自焚,護理鎮迪道伊昌阿投井死,協領榮慶以下死難者一百余人。
阿古柏入侵
喀什噶爾的思的克、金相印因無力攻克清軍駐守的喀什噶爾漢城(今疏勒縣),于1864年底派人邀請流亡浩罕汗國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境。浩罕執政者隨即派阿古柏領兵攜波羅尼都曾孫布素魯克入侵新疆。1865年9月至1870年間,阿古柏率領浩罕烏茲別克族軍隊相繼攻占了喀什噶爾漢城、葉爾羌、和闐、阿克蘇、庫車、庫爾勒等地,將天山南路各地的暴動首領全部消滅,最后控制了烏魯木齊,宣布建立哲德沙爾國。至清軍由甘肅進剿時,阿古柏及其浩罕軍隊占據新疆南部達十三年之久。
俄羅斯侵占伊犁
同治十年(1871年),俄國以防備阿古柏襲擾為由,派兵占領了伊犁一帶,聲稱"代為收復",待中國軍隊肅清內亂時歸還,實則圖謀永久割占。
同治新疆回亂的結果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軍基本平息了陜西、甘肅的叛亂,籌備恢復新疆。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以陜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清軍收復烏魯木齊、昌吉、綏來(今瑪納斯縣)。光緒三年,阿古柏服毒自盡。清軍收復天山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