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字獄的歷史
文字獄是指封建社會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清代文字獄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清代文字獄的歷史:
近來買了《清代文字獄檔》,放在案頭慢慢翻閱,發現里面有幾乎清朝全部文字獄一條龍式的記錄,從民間的告發、地方政府的上奏、皇帝的批復到審訊、定案、量刑,都極其翔實?!≌驹?1世紀的舞臺上,回看18世紀的舞臺,眼前血霧重重,很多哭聲、慘叫聲和幸災樂禍的冷笑,嚴酷無情的呵斥聲,在血霧中彌漫,然后在所謂“乾隆盛世”這塊錦繡上,涂抹成一塊最大的污漬。
合上書,遠離這層血霧,不由得感慨:是不是因為文字獄,導致中國人做人的門檻相當高,做人成了一門技術活,大清盛世中的許多才能,都消磨在尋求保身上面了。
這里暫且摘取其中一個案件,其中一些審訊記錄,與大家探討。
事由:向皇帝打報告要求追贈先輩榮譽卻惹殺身大禍
這是乾隆四十六年的農歷三月十八,按照西歷則是公元1781年,乾隆御駕在河北保定,71歲的他剛剛從五臺山巡視回來,這是第三次巡查五臺山。到保定府不久的他,就有人報:有個叫尹紹淳的男子要給皇上兩份報告。給皇上是能隨便上報告的嗎?來人什么身份?據查,該男子是直隸(河北)博野縣人,父親是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銓,此次帶來的折子,是替他老爹尹嘉銓捎給皇上的。
給皇上寫報告,還要兒子捎帶?看得起朕嗎?估計乾隆帶著一點不太爽的感覺來看這兩份報告。報告寫的是什么?
第一份報告:替死去的父親向皇帝伸手要榮譽
乾隆打開第一份,上面如此寫著:皇上您好,俺是前大理寺卿三品官尹嘉銓,俺爹也是離退休干部,前河南巡撫,江蘇學政尹會一。皇上,您還記得不?您曾經夸獎俺爹是個孝子,夸俺奶奶是個賢淑婦女。還專門賜詩給我們家,這首詩如今掛在俺家的門上。
鄉親們看了都覺得很振奮,紛紛表示不能辜負皇上的期望,工作學習上要奮起前進,“莫不觀感興起”。俺爹去世三十年了,如今喜逢皇上您光榮巡視五臺山回來,俺很想借著您巡視五臺山的春風,給俺爹來個追認,封個謚號,具體追認的榮譽嗎,俺也替您想好啦,就從您御賜給俺家的詩詞里面取,讓俺家世世代代承受這分光榮,還懇請皇上恩準,臣很激動地等著您做決定,“懇伏乞皇上睿鑒施行,臣不勝激切待命之至。”
看了這封信,深諳人心的乾隆豈能不知道尹嘉銓肚子里的那點小算盤:姓尹的,你看朕來了河北,這么大的慶典沒有請你這個退休干部,你沒面子了,特意來提醒朕?對主動要榮譽的下屬,領導都是不喜歡的,乾隆已經有七分不爽,于是朱批回復道:追認封謚是國家的大典,“豈可妄求?”這份報告本來是可以交給有關部門來定你的罪行的,姑且念你是出于對父親的一片孝心,免了你的罪,“若再不安分家居”,則要治你的罪,“欽此”。
如果尹嘉銓只交上去第一封信,歷史的天空也就少了一分血腥,偏偏尹干部似乎生怕自己不出事,還有第二封,于是乾隆打開第二封報告——
第二份報告:提出要將父親的牌位搬到孔廟里去和孔子一起不朽
報告里面說:皇上您還記得不?俺爹在世的時候,曾經向朝廷推薦杰出先進文化人士湯斌,說他是學習孔子先進分子,懇請將他的牌位放到孔廟里面,和孔子一起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當時政府沒答應。俺爹一直記著這個事,俺也記得這個事,一記就記了四十年,“四十年來不愆忘”,這回趁著您巡查五臺山的春風,答應俺爹生前的要求,將湯斌先生的牌位安置到孔廟里面去。當然,順便也將俺爸爸的牌位也安放到孔廟里面,讓他老人家也光榮光榮。還請皇上您特別下旨施行,“伏乞皇上特降諭旨施行。”
如果前面的信是“寸”,那后面的信就是“尺”了,尹嘉銓得寸進尺,讓乾隆十分不爽。進孔廟是怎么樣的榮譽?孔子是圣人,坐在廟里陪他的,肯定不是阿狗阿貓就可以的,尹嘉銓的老爹雖然不是阿狗阿貓,但按照當時的標準,要夠著孔圣人旁邊的位置,修行還遠著呢。后來的曾國藩,為清朝中興名臣,功勞一時無人能比,死后,大清帝國上下都熱烈期盼他能進孔廟坐個位置,結果因為沒有學術專著而遺憾地落選,尹會一肯定和曾國藩是沒得比的。這種事情荒唐到什么程度呢?打個比方吧,就如同一個三流小說作家死后要進法國圣賢祠,和雨果大仲馬他們并列一樣。
說實話,就算把我們放在乾隆的位置,我們也會生氣的,榮譽是爾等伸手可以要來的嗎?然而,乾隆不是我們,作為中國最專制時期的封建帝王,生氣的結果是相當嚴重的,他于是朱批:“竟大肆狂吠,不可恕也”。欽此。然后又在當天批示:“尹嘉銓著革去頂帶,拿交刑部治罪”。就是取消干部身份,交由刑部處理。
第一份評語還帶有批評教育和警戒的意思,還放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來處理;第二份批語則上升到了定罪的高度,完全放在敵我矛盾的范圍來處理。
一場肅殺行動開始了?!徲崒嶄?/p>
過程一:
動員國家力量抄家尋找定罪的蛛絲馬跡
就在批復完報告的當天,負責此案的大學士英廉立即表態,尹嘉銓“喪心病狂,狂悖”,我們看了報告“不勝駭異”,這廝應該“重治其罪”。捕拿行動立即開始,就在農歷三月十八,決定鎖拿尹嘉銓交刑部,并且抄家。乾隆對此就批復了五個字:“知道了,欽此。”就是說,性質已經定下來了,你們放心去辦。
光靠這兩份報告給尹嘉銓定罪,證據似乎太單薄了點,還得多搜羅。尹嘉銓是讀書人,要給讀書人定罪,當然是從他讀過的書、寫過的專著里面去找。刑部馬上行動起來,在控制了尹嘉銓全部家產的情況下,查書效率奇高,速度超快,這也難怪,專制爪牙們好的就是整人這口,辦事焉得不積極?僅僅過了四天,到三月二十二,抄家報告遞交到乾隆手里,成果如下:
在藏書和文章中找罪證
書大小310套,散書1539本,未裝訂書籍一柜,法帖冊頁56本,破字畫58卷,書信一包計130封,書版1200塊。
目標已經鎖定,于是所有的書籍字畫全部集中到一間房子里,著人細細查找罪證。
乾隆還是批復五個字:“知道了,欽此”,也就是暗示手下,你們照我的意思去辦就是。
到三月二十五,財產狀況也查出來了,本文不再重復。重點是在查書和專著,大清帝國有的是文化人,尤其是領朝廷俸祿的文化人,上頭還會為大家查書撥經費,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經費,大家細細查,一頁一頁地查,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反過來復過去查,絕不漏走每一個細節,總能揪出尹嘉銓內心深處那些不可告人的用意。
查了三個多星期的書,終于查出個子丑寅卯來,緊接著開始審訊,到四月十五,審訊結果上呈到了乾隆手里,大清帝國真的是很閑,為的這么個雞毛蒜皮的事,能耗上這么多智慧、精力和國家資源,彼岸正忙于工業革命的大英帝國真是慚愧不如。這是一份很生動很翔實的審訊報告,限于篇幅,不能全登,暫且摘錄如右,稍加翻譯和刪減(引號內的是審訊原文)。
過程二:連怕老婆都成了罪狀
刑部:你將你母親的死稱為“薨”,“此等字樣又豈可尋常通用,你難道不曉得嗎?”
尹嘉銓:我是借古人的用法,絲毫不敢有其他用意,“總是我糊涂該死,還有何辯”?!⌒滩浚耗銓懙摹督间洝氛f什么天下最大的憂患是民意不能上達,言路沒有開通,如今“遭逢圣世”,誰說老百姓的意見不能傳達到朝廷了?“你說此話究竟有何意見?”
尹嘉銓:皇上洞悉民情,我這樣講是“我的該死處,還有何辯”。
刑部:你在你的書信內說不愿意做臺諫(給皇帝提意見的官員),你說你不提意見又不心甘,提了意見又怕有“不測之禍”。你什么意思,當今萬歲很民主,只要提得好,就會采用,哪里會有“不測之禍”?
尹嘉銓:我說的是空話,我的意思只是說這個官不好當。當今圣朝從來沒有禁止人說實話。
刑部:你自稱古稀老人,你說“古稀”一詞出自于杜甫的詩,可是當今的萬歲爺已經寫了《古稀說》,你難道沒有拜讀過?現在就把《古稀說》給你好好讀一讀,咱皇上“臨御四十六年,勵精圖治,這才是自古所稀,你如何敢妄稱呢?”(這也冤大了,古稀是民間常用詞,如今倒成了對皇帝不敬的罪名了。)
尹嘉銓:我“狂悖糊涂,毫無可辯”。
刑部:“你當時在皇上跟前討賞翎子,說是沒有翎子就回去見不得你妻小,你這假道學,怕老婆,到底皇上沒有給你翎子,你如何回去的呢?”(翎子,清代官吏禮帽上裝飾的表示品級的翎毛。)
尹嘉銓:“我當初在家時曾向我妻子說過,要見過皇上討翎子,所以我彼時不辭冒昧,就妄求恩典,原想得了翎子回家可以夸耀,后來皇上沒有賞我,我回到家里實在覺得害羞,難見妻子,這都是我假道學,怕老婆。”
刑部:你老婆平時妒悍,給你娶一個50多歲的寡婦給你做妾,這個女人是個守節的貞婦,肯定不會答應,你老婆不過想借此博個不妒悍的名聲,“總之是你這假道學,平常做慣這欺世盜名之事,你女人也學了你欺世盜名,你難道不知道嗎?”
尹嘉銓:是的,我怕老婆,我假道學。
畫外音一:
被家中“虎婆”逼著向皇帝要榮譽
審訊招供到這里,案件的緣起恐怕是有些眉目了。尹嘉銓出事,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是由他的刁悍老婆引起的。
尹嘉銓某年見乾隆,事先答應老婆,要在皇上面前討一頂花帽子,居然當著乾隆的面提出要一頂翎子,結果他面子不夠大,乾隆不給翎子。估計,乾隆對他的厭惡,從這里就開始了。而尹嘉銓回到家,肯定沒少挨老婆的批。1781年這一回,這兩份向朝廷伸手要榮譽的報告,或許是尹夫人攛掇他寫的,尹臉皮不夠厚,不好親手交給皇上,只好要第三個兒子候選教諭尹紹淳送過去。
老婆有榮譽感,希望老公上進,這個沒錯,不過呢,這個要求也要有個底線,不要讓老公太為難,尤其是讓老公到了厚著臉皮很吃力的地步。瞧瞧,這位尹太太,這位“虎婆”開大口,向乾隆討榮譽,將全家的性命都快要搭上了。
老公對老婆好,就是最大的榮譽;其他的榮譽,都是愛情以外的東西,沒有的話,也不要強求。
畫外音二:
現代人與乾隆時期人對話沒問題
如今影視劇網絡小說興起“穿越熱”,當今的人穿越到清朝,語言能通嗎?從這份審訊的對話記錄來看,應該是可行的。不過再遠些,項少龍穿越到戰國秦朝,那真是不可行了,戰國的人與現在的人講話,比雞同鴨講還要遠,項少龍估計先得進先秦語言培訓班。
結局
刑部建議:處以凌遲,株連全家
乾隆改為:絞刑,家屬免罪
案件處理進行得很快,四月十五,審訊記錄到乾隆手里,大學士英廉建議對尹嘉銓處以凌遲,一刀一刀碎割死,而且要株連全家。走狗給主子建議的處罰,當然越重越好,如果寫輕了,主子說你不盡力咋辦?
到四月十七,乾隆的批示下來了,將凌遲改為“絞立決”,家屬不株連。顯得他格外開恩。然后,乾隆解釋說,他本意不想殺人,但“為世道人心起見,不得不明示創懲以昭炯鑒”,就是說殺雞給猴看,以后大家要小心,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到時候,就不會像尹嘉銓那么幸運了。
另一種記載:免死,隱居歸田
血腥的一幕到這里,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事態似乎還在發展。在晚清的史料《清稗類鈔獄訟類》中,這個案件居然還有新記錄,說尹嘉銓接到死刑通知后,顏色不變,鎮定自若,心情也不壞,喝了三杯酒,還吃了一片火腿腸,一塊肥肉。乾隆聽說后,冷笑一聲,召見了尹嘉銓,數落他一番,然后免死,讓他回家種紅薯。然后還問他,有什么事情要上奏。尹嘉銓經過了這番風波,思想徹底被改造,他說:我以后天天燒香,懇請上天保佑我大清朝和圣上,到一百歲都不間斷。乾隆哈哈大笑說:“汝尚欲活至百年乎?”于是揮手讓尹出去。
兩種記載,哪個可信?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我寧愿相信后者。
從理性角度分析,乾隆很可能就是通過嚇破一個人的膽來嚇破一群人的膽,在達到目的后,寬大處理個別當事人,通過安撫一個人的心來安撫一群人的心,通過肅殺行為讓奴隸懷著所謂感恩的心,幸福地生活在奴役的環境里,從此太平盛世。
結語:在細讀這份長達數萬字的記錄時,我吃驚地發現自己總是站在乾隆的角度看待這起事件:尹嘉銓是個混蛋,動手向領導要榮譽,被判刑真是活該,你怎么能這樣不小心不低調呢?從自己的心態來體會,這就是所謂的封建遺毒觀念在作怪。帝制被消滅一百年了,我們一路地消除封建病毒,以為滌蕩無遺。結果一轉念間又被它附上了,原來封建遺毒是具有一定耐藥性的。難怪中山先生說:警醒,警醒。
因此,我欲以此文為一朵小花,放在十七、十八世紀文字獄的墓碑上,祭奠明史案、呂留良案、南山詩集案等一系列文字獄案件中的冤魂,也以此祭奠為推翻帝制奔走奮斗的中山先生、黃克強、宋教仁、秋瑾、林覺民、徐錫麟……
同時,也奉勸榮譽感過于強烈的“虎婆”們,不要為難你們的老公,逼你們的老公向領導要過分的榮譽,萬一他的領導是乾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