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申遺”事件
日本“明治申遺”是可謂在痛揭歷史的傷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日本“明治申遺”事件相關信息,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日本“明治申遺”事件:
最具同質文明特質和文化屬性的東亞三國,近日又陷入一場日本“申遺”引發的“戰爭”,這場“申遺”戰源于本月初日本政府宣布將“明治工業革命遺址”(下稱“明治申遺”)列入申遺“建議名單”,而且,在該遺址被列入“建議名單”后,安倍首相亦準備派出8名特使的游說團赴15國進行公關,確保“明治申遺”成功。
明治維新,是日本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后,使日本成為近代化國家的的主動改革,這一改革,不僅使日本走上迥異于中國的富強之路,也加速了日本的脫亞入歐,憑借明治維新之功,日本在甲午海戰戰勝清王朝,從而徹底改變了東亞地緣政治和歷史進程,從此,中國對日割地賠款并被日欺凌半個世紀,朝鮮半島則徹底并入日本淪為日本殖民地。
單就歷史事件,中韓兩國教科書對明治維新的評價是客觀公允的,但是日本政府的“明治申遺”,卻揭開了東北亞的歷史傷疤,在日本打包的所謂“明治申遺”中,雖然諸多遺址屬于明治維新前的幕府時期,但也有一些遺址和侵略戰爭有著密切聯系。
據中國新華國際客戶端消息,申遺項目里的福岡縣境內的“舊官營八幡制鐵所”,是用甲午戰爭賠款興建的,二戰前是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廠,在日本侵略擴張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這些設施里也都浸染著日本強征中國和朝鮮勞工的血淚,就此,中韓兩國外交部明確表達反對“明治申遺”。
的確,“明治申遺”存在傷害中韓兩國感情的原罪因素,如此“申遺”具有明顯的美化侵略目的。
尷尬的是,日本高調的“明治申遺”發生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這讓中韓兩國在情感上更加難以接受,安倍首相的歷史觀較之歷屆政府發生了逆轉,從萬隆60周年紀念講話到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他拒絕承認日本“侵略”、“殖民”和“強征慰安婦”,并決絕“謝罪”,而這也將成為“安倍談話”的總基調,關鍵是,安倍基于歷史問題的新表述,不僅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而且美國還強化了日本的同盟角色,構建了讓日本自衛隊擴大到全球范圍的新同盟關系。
中韓兩國備感困擾與焦慮,尤其是在現實關系方面,中日兩國在印尼實現了有笑容的“習安會”(相比去年北京APEC峰會時的冷漠的“習安會”),韓國輿論也在建議樸槿惠總統將歷史問題和現實利益區隔,盡早實現兩國領導人會晤,在此情勢下,安倍強硬的歷史觀,似乎贏得了對中韓兩國的完勝。
“明治申遺”加大了中韓兩國的挫折感,認為安倍政府是在變本加厲挑戰中韓兩國的底線,中韓兩國輿論場對“明治申遺”的反感以及兩國外交部幾乎同聲一氣的批評,凸顯了中韓兩國情感的集體共鳴,很自然的,在中韓兩國看來,安倍首相有些得寸進尺,日本右翼媒體則是狂妄囂張。
更有輿論稱,日本也有“神風特攻隊”申遺計劃,而且理由是,“為了向世人傳遞戰爭之慘烈、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果如此,日本真的要對二戰歷史全面翻案了,這種看來讓中韓兩國難以承受之痛的“申遺”項目,對奧巴馬政府而言卻是相當辛辣的諷刺,由于美國基于現實戰略而對日本不堪歷史的遷就,不僅激化了東北亞矛盾,也將使美國失去韓國和面臨中國的輕蔑,更要者,日本對歷史的每一次美化和洗白,都是對美國二戰歷史的顛覆與侮辱。
從日本領導人邀請各國領袖訪問長崎廣島,以讓世界各國體會日本人所遭受的原爆之痛,到“神風特攻隊”申遺,日本的自哀自憐和“申遺”自美,都無疑使美國歷史形象受損。
為了現實利益而漠視歷史,奧巴馬和安倍沒有絲毫區別,不過,美國對日功利主義的現實,將可能使日本完全顛覆二戰侵略歷史,導致東北亞地區更為長久、持續的歷史爭議和現實沖突。
日本“明治申遺”,讓中韓兩國難以接受,因為“申遺”揭開的東北亞歷史傷疤,將很難在現實中愈合,還會造成東北亞三國持久漫長的沖突,因而,不管是基于消弭歷史爭議還是現實沖突,世界遺產大會都應充分了解各方立場,避免讓存在爭議和沖突的項目“申遺”成功。
對于日本而言,本可以剝離哪些讓中韓不滿的部分,讓毫無爭議的遺址項目進行“申遺”才是明智選擇,因而,“明治申遺”還是“明智申遺”,日本需要好好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