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的歷史
東條英機的子孫后代們是如何看待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東條英機的歷史,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東條英機的歷史:
日本侵華戰爭頭號戰犯東條英機在被處決前,留給家人四字遺言——“不語一切”,東條英機的三男四女,便將這四個字當作家訓來嚴守。
1986年,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曾派出特使板垣正(板垣征四郎的次子),給供奉在靖國神社里的其他13名戰犯遺屬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同意“分祀”甲級戰犯。
東條英機的次子、三菱汽車公司總經理東條輝雄站出來,代表東條家給出了四個字“斷然拒絕”,2012年11月,這個曾參與設計日本零式戰機的甲級戰犯的兒子無疾而終,終年98歲。
但到了孫子輩,“不語一切”的遺言被徹底打破,東條英機的長子東條英隆的大女兒由布子,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出書為祖父“恢復名譽”,宣揚什么“大東亞戰爭是自存自衛的戰爭”,否認東京裁判、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問題等,還在小澤一郎的推薦下,三次準備參加參議院的競選。
按照日本社會習俗,女性婚后隨夫姓,由布子的丈夫巖浪弘康,曾在日本放送協會電視臺工作,他對于妻子用巖浪由布子這個名字出版《我的祖父東條英機》和《東條英機一族的戰后》等很是反感,怒道:“我不許你再用巖浪的姓氏去搞擁護東條家的活動。”此后,巖浪由布子更名為東條由布子。
東條家其他13個孫子輩的人呢,也對由布子的言行一貫采取強烈的批評態度,“不守家訓!一個巖浪家的女人,卻打著東條家的名義到處搞政治活動。”事實上,由布子的父親東條英隆和東條英機的父子關系是比較疏遠的,東條英機被關押在巢鴨監獄期間,曾托人帶話要長子來會面,而東條英隆的回答是,“還有什么可迷戀的?”因此拒絕去探監。
東條英機被處以絞刑那年,由布子才9歲,說是長孫女,但關于祖父的事 情她并不比別人了解得更多。
2013年2月,東條由布子因間質性肺炎去世,作為東條家第四代代表的東條英利開始在社會上活躍。
東條英利今年41歲,是日本“神社人”門戶網站的創建人,自稱“神社專家”,還出版過有關日本神社的著作,說到神社,自然就讓人立即聯想到靖國神社,但東條英利說:“自己并不是強硬的靖國禮贊論者,反對感情用事的保守派,希望能做個理智的保守派。”
對于其祖父和姑姑都極力反對的靖國神社“分祀”一事,東條英利認為,“如果靖國神社里供奉的人的后代子孫都這么考慮的話,分祀也沒什么不好的,這不是我憑個人意見可以左右的。”
在年輕時,東條英利也曾是個自由主義者,一心想擺脫自己的姓氏,“我祖父因為姓東條找工作被拒絕過,我父親因為姓東條轉校時被老師羞辱過,我從小就聽父母講述東條這個姓氏帶來的屈辱,感受最為強烈的,是讀小學4年紀那年,被母親帶去電影院看了記錄片《東京審判》。”
但過了而立之年后的一次去愛知縣“殉國七士廟”祭拜曾祖父東條英機的經歷,讓他見識到了東條的“厲害”!“我去的那天剛好是‘墓前祭’,三根山的那個再平常不過的小村子里,停著許多奔馳和街宣車,讓我很是驚訝,在登記處填寫名字時,對方一看我姓 ‘東條’,就立即把我安排到了最前列,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東條’這個姓氏的影響力。”
此后,他由一個給別人打工的高級白領,轉為給自己造勢,利用東條的影響力開展活動,并于2013年12月創建了一個由100多名支援者組成的一般社團法人“國際教養振興協會”,自己擔任代表理事,對于由自由派轉為保守派的變化,他個人是這么 辯解的:“高中時有個朋友四處散發反天皇制的宣傳單,但他現在卻成了警察。”
人在有了想保護的東西的時候,就會變成保守派,在問到如果不姓東條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進行社會活動時,得到的回答是“應該不會吧。”看來,東條這個姓氏,在如今的日本社會還是一個賣點。
東條英機的簡介:
東條英機(1884.12.30-1948.12.23.),生于日本東京,日本陸軍軍人、政治家,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被授予陸軍大將從二位勛一等功二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任大政翼贊會總裁、日本皇軍的陸軍大將、陸軍大臣和第四十任內閣大臣(1941年-1944年),是二戰的甲級戰犯,任內參與策劃珍珠港事件,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引發美日太平洋戰爭。戰后被處以絞刑。
東條英機至死都不認罪,日本軍國主義毒瘤沒有根本肅清。致使日本眾多后任首相不但沒有出現勃蘭特之跪,反而頻頻“拜鬼”。這使得深受其害的東南亞國家,尤其中國、韓國要求日本謝罪的訴求越來越強。中國海口出現的東條英機下跪謝罪雕塑、祁連墨玉驚顯的東條英機低頭謝罪圖引發熱議,韓國更是出現民眾群體割腕抗議。
在青年時期,東條說過:“我并不聰明,除非我特別努力,我不會成為偉人。'在成為高級軍官后,他又這樣說過:”努力和勤奮工作是我終生的朋友,因為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不具備卓越的才能。“他的外號剃刀是指他具有輕劍一樣銳利的頭腦和個性。東條十分務實,不喜歡含糊的,難理解的或拐彎抹角的行為。他明確、果斷、直率、忠誠而單純。是一個好的行政官而不是天才或目光遠大的政治家。對他持批判態度的人說他偽善、急躁、不容忍、目光短淺、不老練、脾氣壞、愛虛榮、草率、愛激動、越來越專橫而自負。盡管如此、人們卻都認為他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在他的晚年,他變得不那么直率和單純,而是更加乖僻,更加傲慢。盡管他具有毋庸置疑的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但他從來不是西方國家想象的那種獨裁者。甚至在戰爭時期也是如此。按照日本人的統治做法,他更像是一個委員會的主席。他能采取的制裁方法包括監視、強制以及對個人采取強征入伍、放逐和調動職務之類的報復行動。
一般認為東條是二戰三元兇之一,但東條的權利和希特勒根本沒法比,和墨索里尼相比,他也沒有后者的法西斯政黨和褐杉軍,墨索里尼當政20年,意大利國王解除墨索里尼的職務時還是搞政變的形式,東條是被天皇挑選當首相的,接受任命的前一刻他還以為自己要被要被解除職務外放,執政也不足3年,一旦失去天皇的信任,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誰也不認為一個下臺的首相有多大力量。主張昭和天皇負有戰爭責任者則認為,按照大日本帝國憲法,昭和天皇才是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導者,在東條英機任大臣之前,日本已經侵略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殺害平民、中國和美國軍方是事實,但東條并不是能決定發起侵略行動的人;東條英機是順應昭和天皇的意志執行命令,將東條英機列為頭號戰犯是盟軍無能審判日本天皇的情況下推出來頂罪的。
要知道,在大日本憲法下,首相根本管不到軍事(他之前的近衛文麿和他之后的小磯國昭都證明了這點),東條是因為兼任陸軍大臣才能參與大本營會議,也只是主管軍政,就是后勤人事這一塊。作戰時屬于軍令系統,是總參謀長管轄的范圍,而東條兼任總參謀長也只有幾個月,就決定了一件事,打通大陸交通線,然后就下臺了。 一般人都認為東條內閣 受歡迎,但是東條內閣能夠執政這麼久,是因為天皇相當信任東條,.東條本 就是個充滿尊皇之心的人物,而且在擔任首相時,都把政務,軍務的要點清楚明了的上奏給天皇,還會誠心誠意的回答天皇的問題,因此相對于三個月解決中國事變的總參謀長杉山元和擊沉幾次薩拉托加號的軍令部長永野修身,東條就顯得格外誠實,深的天皇歡心。雖然東條并不適合擔任首相這個職務,但導致他垮臺的卻是他不能予以糾正的兩大弊病,日本政體在制度上的弊病和日益惡化的戰局。政客、官僚、工業家相互競爭,而東條即使在權利最大的時候也對海軍插不上手。當然,即使他有天皇的權利也不能制止美國潛艇擊沉日本的運輸船,但仗打輸了,總不能讓天皇背這個責任,于是只有他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