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介紹
坐落在神戶市中央?yún)^(qū)海岸通3丁目的"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是日本唯一的華僑歷史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本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日本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簡介
坐落在神戶市中央?yún)^(qū)海岸通3丁目的"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是日本唯一的華僑歷史博物館,它創(chuàng)建於1979年10月23日。博物館成立不久,就於1981年3月至9月,舉辦了"孫文與神戶"特別展,緊接著在10月至12月,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特別展。這兩項展覽是陳德仁多年來收集有關孫文與神戶、神戶華僑與辛亥革命等方面資料的大成。由於這些資料移贈給孫中山記念館的緣故,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內(nèi)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部分與神戶華僑華人社會沒有或很少有關系的文物作也為展品展出,難免給人一種雜然的感覺,社會效應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二、博物館的創(chuàng)設
關於創(chuàng)建過程,創(chuàng)始人陳德仁是這樣回憶的:
那一天,在神戶市生田區(qū)(現(xiàn) 在的中央?yún)^(qū))海岸通3丁目舉行了神戶中華總商會大樓(10層樓)的落成典禮。在2樓約300平方米的大會議廳里,舉行了神戶華僑歷史的展覽。1979年春天,社團法人神戶中華總商會決定建設總商會大樓。當時并沒有預定要建造歷史博物館,而僅僅是設計在2樓建造一個大會議廳。但是,會議并不是每天都有的,如果空著的話,就設想在這個場所里,陳列一些記述神戶華僑有史以來的照片、資料,收集一些關於日本華僑、世界華僑的資料,建成一個華僑資料館之類的設施。可是,這樣一來,就又有了新的欲望。既然有那么多資料,索性就把這些資料公開吧。如果是公開的話,那就要把神戶華僑有史以來的日常生活用品、書畫古董也展覽出來。最終就發(fā)展成了建設「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的構想了。這個傳聞不知怎么地就擴散開了,報紙、電視臺、電臺都做了報道,社會各界寄來了熱情鼓勵的信函,有的人士還贈送了如同家寶的珍品奇物。這樣,就不能半途而廢了,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博物館培養(yǎng)成受人喜愛的設施了。就是在這種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狀況下,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邁出了它的第一步。
陳德仁(1917.3.6─1998.4.28),出身于日本神戶,父親是廣東南海縣華僑陳達文,母親是日本人長島卷(又名陳卷)。1941年,考進大阪外國語學校(大阪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支那語學科,1943年,任該校廣東語講師,并編撰了《廣東語模范讀本(上)(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夜,神戶華僑青年為了解決饑荒,組織了「神戶華僑開懇隊」。戰(zhàn)爭結束后,隊員們解散開懇隊,成立了「神戶中華青年會」,陳德仁被選為干事長(會長)。以后,陳德仁作為僑領,在華僑社會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971年8月,陳德仁當選為神戶中華總商會會長(在任期間:1971-88年)。陳德仁的最大功績就是神戶中華總商會大樓的建設和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創(chuàng)設。
1979年10月,神戶中華總商會大樓在神戶市中央?yún)^(qū)海岸通3丁目(原廣業(yè)公所所在地)建成。大樓共有10層,總面積達3260平方米。其中2樓是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展覽廳,10樓的一部分是中華總商會的會議室和博物館的資料室。1988年5月,陳德仁辭去中華總商會會長職務,專心致力於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任館長至逝世( )。在任期間,陳德仁做了許多對外交流和研究出版活動,為提升博物館的聲譽和強化學術根基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