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幕府建立介紹
編者按:義滿執政后,對社寺勢力進行抑制,尤其是對實力較強的守護,不失時機地給予打擊。1390年削弱大守護土岐氏勢力,1391年鎮壓了山名氏勢力,1399年平定了擁六國守護之職的大內氏勢力等。在此期間,義滿促進了南北的統一。
日本室町幕府建立介紹
延元3年(北朝歷應元年,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從北朝天皇那里獲得征夷大稱號,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又名室町幕府)。
足利氏(あしかがし)是日本歷史上活躍于平安時代至室町幕府時代的武家,出自清河源氏義家流,家祖為源義家之孫、源義國之子源義康(亦即足利義康)。至鐮倉幕府末期時,宗家當主足利尊氏歷經數十年征戰,開創了室町幕府,足利氏的當主開始代代擔任征夷大一職,成為日本實質上的統治者。應仁之亂后,室町幕府的權威一落千丈,足利氏也逐漸衰落,但家門一直延續至今。現任當主是足利義弘。
足利氏
義康是源義國的次子(一說三子),他繼承了父親的下野國足利莊,這也就是足利氏的開端。義康之子足利義兼在治承四年(1180年)跟隨同為清河源氏的 源賴朝舉兵對抗平氏,并參加了其后許多戰爭,因此取得了有力御家人的地位。義兼還迎娶了 源賴朝正室的妹妹,也就是 北條時政的女兒,從此足利氏代代與北條氏聯姻。在 鐮倉時代,足利氏分出了十九家分家,其中不少分家成了日后室町幕府的棟梁。
源賴朝一脈斷決后,北條氏成為實質上的掌權者。到了第五代執權 北條時賴執政時,開始強化北條氏獨裁,足利氏也因為四代當主足利泰氏的擅自出家而被沒收了一些領地。弘安八年(1285年),北條得宗家(即北條氏宗家)為了進一步強化獨裁,爆發了霜月騷動。足利氏六代當主足利家時也受到牽連,被認為有謀反嫌疑,被迫切腹自殺。
七代當主 足利貞氏的正室是北條一族金澤顯時的女兒,所生之子足利高義很早就死了。而他與上杉清子所生的足利高氏(日后的 足利尊氏)則成為了足利氏八代當主。正慶二年(亦即元弘三年,1333年),足利高氏響應 后醍醐天皇討伐北條氏的命令,與眾多不滿北條氏獨裁的武家一起舉兵,消滅了北條氏。鐮倉幕府退出歷史舞臺。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建立的武家政權。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對立,尊氏與直義的對立等,到第三代足利義滿時政權才穩定下來。由強大的守護大名任“管領”等要職,輔佐。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的政變之后,幕府勢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幕府滅亡。
以1336年11月7日公布的《建武式目》為標志,拉開了足利幕府的統治序幕。《建武式目》是當時調整道德行為的一種規范,它的很多條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各階層人民的要求,為足利氏能夠最終擊敗南朝奠定了基礎。幕府成立后,曾先后控制南朝勢力,平定接踵而來的“土岐氏之亂”(1391年)與“明德之亂”(1391年12月)。但幕府內部就如何對待皇室、貴族等政策方面發生分歧。足利直義與幕府執事高師直之間的矛盾與斗爭越演越烈,以至1350年2月足利直義背叛北朝,投奔南朝。1351年1月,直義率南朝軍大敗北朝軍。2月足利尊氏與直義兄弟和好。不久又因關于南北統一的主張不同,兄弟再次反目。1353年2月,尊氏在鐮倉殺死了直義。1358年4月,足利尊氏病故,同年12月,足利義詮任幕府第二代。
1367年11月,足利義滿就任第三代。而日本真正得以樹立稍微安定的政權,是在1392年足利義滿統一南北朝之后。
義滿執政后,對社寺勢力進行抑制,尤其是對實力較強的守護,不失時機地給予打擊。1390年削弱大守護土岐氏勢力,1391年鎮壓了山名氏勢力,1399年平定了擁六國守護之職的大內氏勢力等。在此期間,義滿促進了南北的統一。
1467年,圍繞繼承問題,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大名的傾軋白熱化。以細川勝元為統率的16萬東軍挾天皇、與以山名持豐、大內政弘為首的11萬西軍在京都展開大戰。勢均力敵的兩支大軍經過十一年的持久戰,難決雌雄。及至勝元、持豐兩氏相繼病死,政弘返回周防,雙方部隊才開始撤去。長期的戰爭使得當時的京都百瘡千孔,荒蕪人煙,一些巨剎、邸宅多數為戰火所毀。公卿們因為不堪生命之危險與經濟之困窘,大多逃離京都,避難于地方。至此幕府權威完全掃地。當時的義政無意于政治,不僅在戰亂中大興土木,營造別墅銀閣寺,還在戈矛聲中飲酒作樂,過著風雅生活。其子義尚繼位后,曾想重整幕府威勢,卻于親征近江的六角高賴時陣亡。于是幕府之勢已是風前之燭,岌岌可危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