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的昭和時代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昭和年號取自《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昭和時期是日本年號中所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于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2周。書經“百姓昭明にして、萬邦を協和す”昭和天皇在位期の年號。1926年(昭和元年、大正15年)12月25日から、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まで用いられた。昭和年份與公元年份的換算關系是:昭和年份=公元年份-1925;公元年份=昭和年份+1925。
裕仁天皇的昭和時代
時代早期登基時的裕仁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當時日本正日益民主化,于是裕仁采用昭和作為年號。盡管年號中包含和平的含義,但日本卻很快地走上了軍事擴張之路。裕仁天皇隨著1927年一場銀行大危機,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開始在中國東北擴張日本的軍事勢力。裕仁致力于履行自己立憲君主的職責,很少過問內閣的政策,但他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擴張主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鼓吹對天皇要絕對服從,反對立憲民主制。但他對軍國主義分子十分贊賞,為日后戰爭爆發埋下了隱患。
裕仁天皇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進一步促進了日本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政策。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后,在那里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30年代,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殺事件。1932年5月15日犬養毅首相遭暗殺,標志著政黨領導的內閣的結束和日益為軍隊控制的官僚內閣的開始。這個獨裁體制要求學校講授絕對的愛國主義,他們強迫大學開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極端狂熱的法西斯主義少壯派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在裕仁的嚴令下被嚴酷鎮壓,結果是日本軍部內部的“北上派”和“南進派”內斗最終以裕仁支持的“南進派”獲勝而結束,軍部控制政府,裕仁借此也絕對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過去難以控制的日本軍隊。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是有史以來日本天皇統治最長的時期,也是一段經歷了幾大動亂和變化的時期。
對于昭和天皇的爭議很多,有人認為他是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也有人認為他只是軍部的傀儡,并無實權。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對軍部的日益壯大視至不見,而且他是有權力去制裁不聽指示的軍人的,但他并沒有去做,而是樂觀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問題不在我們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對我們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應”,表示他最顧及的是自己的名聲和責任。
日本投降后,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都將裕仁列為日本頭號戰犯。英國首相艾德禮、蘇聯統帥斯大林分別致電麥克阿瑟,要求嚴懲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建議經公審后絞死。
麥克阿瑟考慮到為了在遠東扶植與蘇聯進行冷戰的盟友,一個因審判處決天皇而陷入混亂的日本不利于美國的利益,因此麥克阿瑟本人支持放棄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就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急電報告:日本國民……對日本天皇崇敬備至,已達百余年之久。在太平洋戰爭中,少數軍國主義分子曾以此作為煽動民族主義的狂熱手段,號召為天皇而自我犧牲。日本昭和時期的錢而戰后日本國民對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無減,視如國神。我認為,如果對裕仁天皇公審處決,必將使全日本國民信仰的支柱徹底崩潰,甚至在日本全國引起反對盟國的瘋狂騷亂和暴動。處決裕仁為日本舉國所不容,我們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則不堪設想,結果可能是歷史的悲劇。
因而,我本人作為盟國駐日本國的全權代表,出于對日本國未來命運的考慮,決定對裕仁天皇免予戰爭責任的起訴。
如果盟國決定逮捕和作為戰犯處決天皇,
華盛頓很快回電同意麥克阿瑟的意見,于是麥克阿瑟頒布了盟軍總司令部第一號令:出于對日本前途和國民信仰的考慮,盟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今后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應與其他日本國民同樣受到憲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