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的歷代評價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昭的歷代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張昭的歷代評價
王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呼。
陳琳:自仆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于文章,易為雄伯,故使仆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
曹丕:彼二人皆權股肱心腹也。
孫權:①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②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夸乎。③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于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④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陸機《辨亡論》:①誅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飭法修師而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而江東蓋多士矣。②故豪彥尋聲而響臻,志士希光而影騖,異人輻輳,猛士如林。于是張昭為師傅;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張昭的人物生平
有名于世
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瑯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張昭成年后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推辭沒有接受,與王朗一起討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宜為舊君諱論》),州里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為稱賞。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后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即使這樣,在陶謙病逝后,張昭還是為他寫了悼文(《徐州刺史陶謙哀辭》)。
舉輔孫氏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贊張昭的言辭。對此,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反而瀟灑地說:“當年管仲為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當時劉表想要親自寫信給孫策,寫完后先給禰衡看,禰衡看完后譏笑劉表,說道:“像這樣是想要讓孫策帳下的孩童讀嗎,還是想要讓張子布看到”由此可見,就連一向狂傲的禰衡,都認同張昭的才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臨終前將弟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孫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當時孫權年少,孫權之母吳夫人擔心他不能成事,便引見張昭、董襲等人,詢間江東能否保得住,董襲回答說:“江東地理形勢,有山川險阻可以憑固,而討逆為賢明的州牧,對百姓有過恩德。討虜承襲基業,上下齊心聽令效力,張昭秉政掌管大事,我董襲等人做為爪牙,這正是據有地利、人和的時候,絕無什么可憂慮的。”
孫策去世后,張昭即向朝廷上表,又給各屬縣發公文,對江東的內外將校則令他們各守其職。當時孫權非常悲傷,張昭勸孫權說:“作為繼承人,重要的是能繼承先輩的遺業,使它昌大興隆,以建立偉大的功業。如今天下動蕩不安,盜賊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臥床哀傷,與常人那樣去放縱個人的感情呢。”他親自扶孫權上馬,列兵而出,然后眾人才服從了孫權。
在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因根基未穩,導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結在一起,謀圖造反。而張昭輔佐孫權安撫百姓,地方的長吏及羈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來。孫權每次出征,都留張昭鎮守后方,總領府署的事務。后來黃巾余黨起兵,張昭率軍將其討平。孫權征合肥時,命張昭另外率部攻討匡琦。又命張昭督統諸將,攻破豫章賊帥周鳳等人于南城。張昭自此以后就很少領兵,經常在孫權左右任謀臣。
孫權因為張昭是舊臣,因此格外厚待。依然任其為長史。張昭在孫權面前敢于說出自己的意見,往往指責孫權做得不對的地方,對于孫權有良性的作用。
力主言和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前夕,當時曹操寫信給孫權。孫權把書信給部屬們看,眾人無不驚惶失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征討四方,動輒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險。現在,曹操占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沖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計全部船只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并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眾寡又不能相提并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但在周瑜、魯肅等人的勸說下,孫權與劉備聯合,反倒擊退了曹操大軍。同年十二月,孫權親自率軍包圍合肥,派張昭率軍攻打九江郡所屬的當涂,但未能攻克。
看了“張昭的歷代評價”還想看:
1.歷史人物勵志故事
2.古代十大
3.魏滅燕之戰的結局怎么樣
4.周瑜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