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的人物生平
馬謖 (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馬良之弟。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太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馬謖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馬謖的人物生平
丞相器重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并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后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亮納其謀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闿,馬謖送行數(shù)十里。諸葛亮說:“雖然我們一起謀劃此事多年,今天請你再一次提出好計劃。”馬謖說:“南中依恃地形險要和路途遙遠,叛亂不服已經(jīng)很久。即使我們今天將其擊潰,明天他們還要反叛。目前您正準備集中全國的力量北伐,以對付強賊,叛匪知道國家內(nèi)部空虛,就會加速反叛。如果將他們?nèi)繗⒐庖猿蠡迹炔皇侨屎裾咚鶠椋膊豢赡茉诙唐趦?nèi)辦到。用兵作戰(zhàn)的原則,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zhàn)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歸服。”諸葛亮便采納了馬謖的建議。不久,諸葛亮斬殺雍闿,并依照馬謖之言赦免孟獲,以使南中人心歸服,因而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街亭大敗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云、鄧芝作為疑軍,占據(jù)箕谷(今陜西漢中北),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jù)守的祁山(今在甘肅境內(nèi))。當時有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tǒng)領各軍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后,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由于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zhàn)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扎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diào)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xù)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采納他的計謀。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lián)爻且亍堗A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fā)動進攻并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jù)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馬謖因此獲罪入獄,判處死刑,諸葛亮流淚將他斬首,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馬謖死后,諸葛亮親自前往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也有說諸葛亮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的伏法歸咎于他犯的軍法,馬謖的死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對于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
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也有說諸葛亮斬馬謖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里了。
馬謖在失街亭并沒有像廣為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里自縛請罪,恰恰相反,他選擇了逃跑。后來,馬謖被子輯捕歸案,諸葛亮判處死刑。但還沒有來得及執(zhí)行,馬謖就在獄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的事。
與馬謖關系很好的向朗(向?qū)櫟氖甯?,在馬謖潛逃后,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無所事事達二十年之久。
(按)此論所據(jù),見《三國志.蜀書.向朗傳》:“朗素與謖善(街亭之敗)謖逃亡,朗知情不舉......免官還成都......”。又同書《馬謖傳》:“(街亭之役)謖為郃所破,士卒離散,........謖下獄物故。”
但是, 同書《諸葛亮傳》有“戮謖以謝眾”的說法。《三國演義》就是抓住了這句話,編成了故事。
看了“馬謖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歷史名人馬謖簡介
2.歷史人物馬謖是怎么死的
3.歷史人物江采萍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