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殺孔融說的是曹操利用多種罪名將孔融全家抄斬的事情,那么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殺孔融的原因
其實曹操殺孔融多和孔融的性格以及他們二人在政治上的沖突有關系。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學自然不用說,是非常好的。這也導致了孔融自恃清高的個性,再加上他的言論多是和傳統(tǒng)禮教相違背的,所以便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向來直言,即使在眾人面前也絲毫不給曹操面子,多次反對曹操的決定,使得曹操非常尷尬。當然這是曹操對孔融印象不好的一個原因,曹操殺孔融的最根本原因還不是這個。
曹操殺孔融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孔融忠于的是漢皇室。并且上書建議不應該分封諸侯,以此來鞏固漢朝的王權,這觸及了曹操的根本利益,也為孔融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也連累了一家人。
通過曹操殺孔融可以看出孔融在政治一途上并不像他在文學上那樣聰慧,他在政治不懂得收斂,在曹操手握實權的情況下依舊不懂得避其鋒芒,甚至公開和曹操作對,這樣的做法實在算不上明智,最后終于被曹操用各種理由殺了,連累一家老小的性命。
曹操殺孔融可以說是孔融自掘墳墓,本來以孔融的才學,如果懂得審時度勢或者韜光養(yǎng)晦,或許并不會讓曹操趕盡殺絕,無奈的是孔融并沒有和曹操相抗衡的能力,卻還不知收斂,最后才會慘死。
孔融是哪里人
孔融最被人熟知的可能是他小時候讓梨的故事,但是他這個人的具體事跡卻知道的不多。其中關于孔融是哪里人的問題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回答不出來。
根據(jù)歷史記載,孔融是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人才濟濟,因為漢朝宗室的無能,各地反對勢力越來越多,國家處在分裂的邊緣,作為當時建安七子的他名聲非常響亮。如果不是在東漢末年,他的成就可能會更大,但是東漢末年的局勢卻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朝局動蕩,之后更是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少的國家。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野心已經(jīng)顯露了出來,而孔融當時的名氣很旺盛,經(jīng)常抨擊政治,并且言辭方面并沒有避諱,更是對慕名而來的官員或者其他名流來者不拒,在家中暢談國事。
如果孔融不是東漢末年的人,可能會受到賢士的待遇,但是偏偏生在這個時期,還遇到了曹操這樣多疑的人,后來,孔融的行為終于惹怒了曹操,一怒之下竟然殺了孔融一家,而孔融的幼子除了留下一句“覆巢之下無完卵”便在歷史上被抹去。
所以很多人在問到孔融是哪里人的時候,知道的人無不感嘆他生錯了時代,如果生在一個政治開明的時候,他未必不會成為一代賢成,而他的兒子,或許也會成為歷史名人被千古流傳,而不是小小年紀就去世。
孔融的父親
孔宙,字季將,他的官職是泰山都尉。是東漢的魯國人,孔賢的兒子,是孔融和孔褒的父親,也是孔子的第十八世孫。生于公元103年,逝世于公元163年,享年61歲。
孔宙是好學之人,治儒家文學《春秋》,常向國家推薦有才能的人士,后來被授予了郎中之位,這才舉家遷到元城。因平息泰山動亂有功,被人稱頌。而在這個時候,泰山四周動亂不堪,始終不得安寧,孔融被授命作泰山的都尉。于是泰山的動亂讓他來管,交給他來希望他好好治理這一帶。眼前的事情也孔宙臨危受命,卻不能簡單的就能解決的。可是孔宙畢竟是聰明的讀書人。
所以說啊,書讀的多了,終于還是有用的!孔宙用他所擅長的文學來管理,以文治理,這樣過了一個多月,那動亂終于還是平息了下來。因為他治理泰山之亂有功,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也是想要后人記得他的政績。有人籌錢采集石頭為他建立了一座碑石《孔宙碑》,這碑現(xiàn)在存在的地方是今曲阜孔廟東廡。
孔宙好歹也算有功績的人,一直到六十多歲才死,算的上是安享晚年了吧。可是他的兒子就沒有那么好命了,言辭犀利容易得罪人,后來被曹操這個一代梟雄給秒了。不過他畢竟還是生了個好兒子,雖說到了孔儒這一帶孔家最終還是滅亡了,因為孔儒得罪了曹操,可是儒學的精神還是被后人記住了。
看了“曹操殺孔融的原因”還想看:
1.曹操為什么會殺死孔融
2.曹操為什么要殺孔融
3.曹操為什么殺孔融
4.曹操為何要殺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