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三寶是什么
商朝(約前17世紀—前11世紀),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孫商湯將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稱為“商”。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盤庚,又將國都遷往殷(今河南安陽),國都才穩定下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殷商三寶是什么?
殷商三寶:甲骨文
甲骨文被認為是從一個偶然機會中發現的。1899年清王朝國子監祭酒、金石學家王懿榮從一味中藥“龍骨”上面發現刻有一種不認識的古代文字。經過研究,才弄清這種“龍骨”有的是龜甲,有的是牛肩胛骨。后來,人們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從1899年發現甲骨文至今100多年來,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約15萬片,分別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與學術機構中。100多年來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門國際性顯學——甲骨學。根據1999年甲骨文發現100周年時的統計資料,當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學的專家和學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類專著10000余種。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獻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價高達5.6萬元。目前所見的甲骨文出現單字4700余個,可識別和與現代漢字有明確相沿關系的約1700字左右。2004年7月3日,上海公開拍賣了20小片甲骨文,拍賣出528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最早對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四位學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賓(1895-1963)、羅振玉(1866-1940)、王國維(1877-1927),因其字和號中都有一個“堂”字,被稱作“甲骨四堂”。
(甲骨四堂)
甲骨文字中,中國漢字的“六書”造字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都已出現,表示出成熟而系統的文字序列。郭沫若先生認為,中國文字發展到甲骨文時期,至少經歷了1500年的歷史。殷墟所出約15萬片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豐富多采,再現了當時政治、經濟、宗教、軍事、社會風俗、歷史文化等多方面時代風貌。需要說明的是,甲骨文是由于記錄占卜、祭祀的特殊需要所書刻的文字,并不是當時文字的唯一載體,與甲骨文同時期既有銘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還有由甲骨文“典”、“冊”等字形所表現出的竹簡或木簡上的書寫文字,以及所見的書寫在玉石上的文字和陶文。所幸的是,甲骨文由于這種特殊用途下的特殊書刻方式,得以保存下來。
殷商三寶:青銅器
安陽殷墟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青銅器,大至可分為青銅禮器、青銅武器和工具、馬車或木器上的青銅制品、純粹為死者陪葬的冥器。在目前的收集中,青銅禮器量最多,種類主要有鼎、尊、觚、爵、斝、方彝、盤、盂、觶、壺、簋、甗、卣等等。大部分青銅器物上有華麗圖案裝飾,象征著深刻的社會和歷史意義,其中占主要位置的紋飾是一種被稱作為“饕餮”的神獸紋樣。“饕餮”紋樣的突出特征有巨目、闊口、柱角、利爪、蛇身等,實際已是一種糅合了的圖騰崇拜形象。
安陽殷墟被發掘的區域里,發現有大型鑄銅作坊,其中有大量的鑄銅范塊、泥模、坩堝、鼓風嘴等,還有錫錠與孔雀石之類鑄銅原料,充分證明了當時制銅業的發達。
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大到重達832.84公斤的司母戊方鼎,小到高僅5厘米、口僅3厘米的小方鼎,其獨特的制造工藝和精美的造型藝術與紋飾藝術,標志著中國古代青銅時代的繁榮與輝煌。
殷商三寶:都城遺址
安陽殷墟都城遺址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殷墟都城概念南至朝歌、北至內丘約有200多公里,史記中曾記載殷紂王時期這里到處都建有別宮離館。殷墟的中心地帶有洹水,南約20余公里有湯水,再南20余公里有淇水,北約20余公里有漳水,再北有滏陽水等,這些水流均勻分布,都西出太武丁大龜:長44厘米,寬35厘米,為殷墟發現的最大龜甲。行,東流直接或合水匯入黃河。甲骨文中明確記載,商王常涉河東或乘舟到黃河。殷墟西有太行、東有大河天然屏障,松軟的黃沙土地,最適宜原始先民繁衍生存。
狹義的殷墟都城的概念是以小屯為中心的洹水沿岸一帶的商王宮殿宗廟區、王陵區以及周邊的聚落。包括2000年所發現的四周8700多米城墻的洹北商城。
殷墟都城遺址有數量眾多的夯筑建筑基址,這些建筑基址的下層覆蓋著更早時期的窖穴。梁思永先生發現,后崗文化層的上層是白陶文化的遺物,中層是黑陶文化的遺物,下層是彩陶文化的遺物,形成了仰韶——龍山——殷墟三種文化的先后發展序列。安陽殷墟以其甲骨文、青銅器、大規模都城遺址,標志著中國古代高度繁榮發達的文明,成為中國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考古和歷史研究的坐標和里程碑。
武丁大龜:長44厘米,寬35厘米,為殷墟發現的最大龜甲。行,東流直接或合水匯入黃河。甲骨文中明確記載,商王常涉河東或乘舟到黃河。殷墟西有太行、東有大河天然屏障,松軟的黃沙土地,最適宜原始先民繁衍生存。狹義的殷墟都城的概念是以小屯為中心的洹水沿岸一帶的商王宮殿宗廟區、王陵區以及周邊的聚落。包括2000年所發現的四周8700多米城墻的洹北商城。
殷墟都城遺址有數量眾多的夯筑建筑基址,這些建筑基址的下層覆蓋著更早時期的窖穴。梁思永先生發現,后崗文化層的上層是白陶文化的遺物,中層是黑陶文化的遺物,下層是彩陶文化的遺物,形成了仰韶——龍山——殷墟三種文化的先后發展序列。安陽殷墟以其甲骨文、青銅器、大規模都城遺址,標志著中國古代高度繁榮發達的文明,成為中國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考古和歷史研究的坐標和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