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佛教創(chuàng)始人陳仁宗
編者按:陳仁宗繼承越南草堂禪學(xué),以弘傳中國唐代禪宗五宗之一臨濟宗為主,提倡佛、儒、道結(jié)合,認為佛法亦即老子的“道”和孔子的“中庸”,佛法不離世間法。
越南佛教創(chuàng)始人陳仁宗
陳仁宗,越南陳朝第三代君主(1278年至1293年在位),陳仁宗是越南佛教竹林禪宗派創(chuàng)始人。名陳昑(Trần Khâm,《元史》作陳日燇),自號“白云大頭陀”、“竹林上士”,被尊稱為“調(diào)御覺皇”。陳圣宗長子,元圣天感皇后所生,自幼篤志禪學(xué)。
寶符六年(1278年),接受父親圣宗的禪位,稱孝皇,尊奉父親為太上皇。次年(1279年),改元紹寶(1279年–1285年),后改重興(1285年–1293年)。
紹寶二年(1280年),沱江道鄭角密發(fā)動叛亂,陳仁宗命昭文王陳日燏前去招安。鄭角密投降,入京朝見仁宗,并留子為質(zhì)。
紹寶三年(1281年),仁宗派宗室陳遺愛出使元朝,元朝以陳朝皇帝“不請命而自立”為由,立陳遺愛為安南國王,派柴椿以兵千人護送歸國。次年(1282年),元朝以陳遺愛及其同黨被殺為借口,遣安南行省右丞唆都領(lǐng)兵五十萬,進攻諒山。仁宗同太上皇一起來到陳舍灣指揮抗元。副都統(tǒng)軍、仁惠王陳慶余擊敗了元軍。
此后,越軍又于紹寶六年(1284年)和重興四年(1288年)在陳興道的率領(lǐng)下兩次擊退元軍的進攻。
重興六年(1290年),仁宗御駕親征討伐哀牢。
重興九年(英宗興隆元年,公元1293年),仁宗禪位給皇太子陳烇(是為陳英宗),被尊為憲堯光圣太上皇帝。元朝遣兵部尚書梁曾至越,要求仁宗入朝。仁宗托病,遣陶子奇出使元朝。元朝又欲進攻越南,但因忽必烈的逝世而放棄了出征的計劃。
興隆七年(1299年),仁宗至安子山(今廣寧省東潮縣內(nèi))花煙寺修行,講授禪法,正式創(chuàng)立竹林禪宗派,亦名竹林安子禪派。
興隆十六年(1308年)十一月十六日,仁宗病逝。謚曰“法天崇道應(yīng)世化民隆慈顯惠圣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葬德陵。
陳仁宗繼承越南草堂禪學(xué),以弘傳中國唐代禪宗五宗之一臨濟宗為主,提倡佛、儒、道結(jié)合,認為佛法亦即老子的“道”和孔子的“中庸”,佛法不離世間法。在人生觀方面,滲有許多道教因素,提倡逍遙自在,聽其自然。陳仁宗認為心即為佛,佛在眾人之中,他稱“生、老、病、死”為四座山,認為生老病死,理之常然,求佛學(xué)禪,可以越過“四山”,避免輪回,達到解脫。陳仁宗曾有一首偈言:“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xiàn)前。”表達了竹林禪宗的哲理觀念。他不注重煩瑣的宗教儀式,持戒也不嚴格,主張念佛、節(jié)欲、坐禪,進而成佛。陳仁宗常用臨濟宗的“回賓主”師徒問答方式傳道。他曾周游各地,傳播禪學(xué),有弟子千余人。死后被尊為“大圣陳朝竹林頭陀靜慧覺皇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