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佛牌有什么來歷
佛牌是泰國獨有的一種佛教飾品,是一種信仰與傳統(tǒng)的保留,和中國西藏的擦擦佛同屬于一類,只是體積更小。泰國人認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所以多數(shù)用泥土制作,很少用金、銀、銅、鐵、水晶、琉璃、玻璃制作,也很少用這些物品盛放佛牌。那么泰國佛牌有什么來歷?
泰國佛牌來歷
相傳古時泰國有一位佛教高僧,在家里供奉了一尊佛像,每天早晚均會誦經(jīng)。有一天,泰國出現(xiàn)大旱災,泰皇得悉此事便派遣高僧前往災區(qū),于是,高僧便回家準備前往災區(qū)。
由于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希望帶著佛像前去災區(qū),好讓他能早晚誦經(jīng)祈福,同時藉著佛像,希望能保佑災區(qū),但可惜佛像太大,無法一同帶往。
當晚,高僧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佛像叫他可用寺廟的泥土和法體鹽,按佛像的模樣制作一個牌佩戴在身上,一同前去災區(qū),這樣便能得到他的保護,使他平安、順利,他醒后便按夢中指示制作牌,牌子顏色透明如水晶佩戴在身上。到了災區(qū)后,他依然每晚誦經(jīng)祈福,不久,災區(qū)的情況便好轉(zhuǎn)起來。
災區(qū)情況好轉(zhuǎn)后,便向泰皇獻上了透明如水晶的佛牌,希望此佛牌能帶給全國國泰民安。
其后,泰王要求高僧為民族,制作透明如水晶佛牌分發(fā)給民眾,希望他們也能得到佛祖的庇佑,帶來好運,至此,佛牌便在民間流傳開去。
時至今日,制造佛牌的材料有高僧的骨灰、衣物、舍利子、花粉、佛門圣物等制造,而佛牌的像相、種類繁多,善信可按不同需要奉請適合的佛牌。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泥土和法體鹽這兩個材料和制作出來透明如水晶一樣的效果。
延伸閱讀
佛牌作為一種護身符,有多種多樣的主題。有的是佛法相,有的是天神法相,也有是以鬼為主題的。中國內(nèi)地也有個別把佛和天神法相的牌稱之為“正牌”,把鬼和有尸體材料制作的牌稱之為“陰牌”,必須說明:根據(jù)泰國正統(tǒng),還有泰國佛牌協(xié)會的定義,還是泰國普通民眾的認可,國內(nèi)的“陰牌”在泰國都不被認為是佛牌。在泰國,佛牌指且僅僅指佛、天神、佛寺大師自身法相。國人所稱的“陰牌”不是佛牌。[1]
泰語plah keang是佛牌的音譯。而這個在泰語中的plah keang。而正牌陰牌僅僅是國內(nèi)的一種習慣說法。
國人所謂的正牌,是指泰國的寺廟,僧人親自加持,然后銷售以換取資金建造佛廟等佛教設施的牌。主要的代表牌種為崇迪,象神,必打,拍格鈴(藥師佛),大師自身法相,蝴蝶佛牌等系列的佛牌。正牌的銷售渠道一般是寺廟。正牌是絕對沒有反噬作用的,每一種正牌都是在佛的指導下設計出來,并都是為了好的目的以造福信奉者的。
國人所謂的陰牌,是指由龍婆、阿贊、古巴(這些是對泰國上座部佛教的和尚或在家居士的稱呼)親自設計并且牽扯著鬼和惡趣三道中的其他有情、眾生、靈,來施法做牌。是一種特殊的護身符。
白衣阿贊是指泰國上座部佛教的在家居士,也就是優(yōu)婆夷、優(yōu)婆塞。他們因為持戒清凈,并且掌握有一些婆羅門教的咒語或繼承有雅利安人原始巫術(shù),除了會制作正統(tǒng)的佛牌,有時候也會制作具有鬼、靈法相的信物,這些已經(jīng)不屬于佛牌的范疇。
黑袍阿贊一般屬于因為被信仰背叛或者犯了佛門重戒的僧人或法師,遠離城市并在山嶺或溪邊修行的人。這類人的法力有的相當高強,制作的陰牌(古曼)也經(jīng)常是有棄嬰尸體或動物器官組成,效力異常的強大。并且基本是拿錢辦事的性質(zhì)。因此在這里奉勸廣大愛好者小心為上。
在泰國,談到佛牌,都是指正統(tǒng)的“佛”牌,即崇迪佛、掩面佛、藥師佛,著名大師自身相等。中國人所說的”陰牌”,屬于牌商的炒作,在泰國并不流行,也不被認為是佛牌中的一種。很少寺廟制作,也很少人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