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歷史第一個封建王朝:丁朝
丁朝除了在越南立國歷程上具有創造性,而且還令越南產生三種變化:一是越南經過唐末以來豪強家族的經營,封建大莊園遍布各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到丁朝時確立下來。二是丁朝結束十二使君分治的局面,令越南首次出現政治集中及國家統一。第三是丁朝與中國宋朝建立宗藩關系,在國際關系上取得了中國的承認及支持。
越南歷史第一個封建王朝:丁朝
丁朝是越南的封建朝代,從中國正式獨立后第一個封建王朝。其建立者丁部領掃蕩越南境內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乃于968年建政稱帝,國號大瞿越。越南于10世紀以前,長期受北方鄰國中國統治,到丁朝開國,訂立制度,漸具國家規模。對外,丁朝向中國宋朝通好,遣使朝貢。丁朝歷丁先皇(丁部領)、丁廢帝(丁璇)兩位君主,至980年,被十道黎桓奪取帝位,丁朝滅亡。后世歷史學者,視丁朝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史家黎嵩稱“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
公元10世紀初,越南地區人士開始擺脫中國統治,并于939年建立政權,是為吳朝。但吳朝政局處于不穩狀態,出現十二使君割據的分裂局面。
丁朝開國君主丁部領,華閭洞(在今越南寧平省)人,父親丁公著,曾任驩州刺史。丁部領自年少時起,已獲得當地民眾敬服,立為君長。叔父丁預不服,丁部領將之擊敗,樹立聲威,于是“人人畏服”。其后,丁部領與兒子丁璉到布???,投靠當地割據者陳覽(十二使君之一),獲陳覽賞識,取得兵權,勢力更盛。對于各地的割據者,丁部領大張撻伐,“凡征戰所過,易如破竹”,有“萬勝王”的稱號。
968年,丁部領掃平群雄,統一全國后,便即皇帝位,尊稱為“大勝明皇帝”,后世又稱“丁先皇”,改國號“大瞿越”,以華閭洞為國都。丁部領開國后,著手進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國都筑城鑿池、起宮殿、制定朝儀、置百官、采用年號、定文武僧道階品、行十道軍制等等。據越南陳朝的史官黎文休指出,這些措施讓越南從此“制度略備”。
丁朝時期,與中國的宋朝有著密切關系。972年,丁先皇遣長子南越王丁璉入宋訪問,以示通好。關于此舉,據越南史家陳仲金的分析,認為是由于宋朝派兵攻取南漢(在今中國的華南地區,亦即越南丁朝的北鄰),丁先皇害怕宋兵來攻,所以先遣使到宋通好,并且為以后的越南歷任政府開創了“恪守向中國朝貢之禮”的先例。其后,丁朝與宋朝的使節來往相當頻繁。973年,宋朝遣使冊封丁先皇為“交趾郡王”,封丁璉為“檢校太師、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 975年秋,宋朝遣使,加授丁璉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交趾郡王”,在對宋的事務上從此“以璉為主”。976年,丁朝遣使入宋答謝。977年,丁朝遣使入宋,賀宋太宗即皇帝位。
丁朝的南鄰占城國,于979年,由反叛丁朝的駙馬吳日慶協助下,出兵伐越。吳日慶是吳朝王族,亦是十二使君之一,割據一方,后來被丁部領擊敗。丁部領為免吳日慶生怨,便將公主嫁給他。然而吳日慶一直伺機報復,到丁先皇死時,便引占城兵攻越。占城軍出動水軍進攻,但在途中遇上暴風,軍船覆沒,吳日慶與大批軍士溺死,戰事就此結束。
此外,丁朝與海外各國存在著商貿關系。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載,在976年的春季,“海外諸國商舶來獻方物”,這反映了當時的外貿情形。
越南后黎朝時期史家黎嵩,高度肯定丁朝在越南脫離中國統治及立國歷程中的重要地位:“丁先皇因吳國之喪亂,平十二使君,天與人歸,輿圖混一。……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不過,黎嵩指出丁朝未能為后世從國家制度、社會文化等方面,樹立完善的楷模,“宗廟未立,學校未建,設鼎養虎,以為刑獄之具。遺犀納象,徒為貢獻之勞。禮樂刑政之不修,重門擊柝之不謹”,到丁朝末年時,“權臣攝政,國內離心,丁氏訖箓,是保邦制治之無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