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灣事件歷史介紹
豬灣事件(TheBayofPigsInvation)是1961年4月17日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逃亡美國的古巴人向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政府進行的一次武裝進攻。豬灣事件標志著美國反古巴行動的第一個高峰。
歷史背景美國和古巴之間關系的惡化直到古巴革命為止古巴的政治和經濟受美國影響非常大。弗爾甘西奧·巴蒂斯塔(或譯佛根西奧.巴蒂斯塔)被推翻后,美國以為古巴革命與拉丁美洲其它眾多革命一樣,是使用社會主義口號來推翻一個舊政府,建立一個實際上相同的新政府。但1960年,新的古巴政府開始實行它們的改革(比如土地改革),這個改革也涉及了美國公司的利益(尤其是聯合果品公司)。美國此時依然以為通過警告可以阻止古巴實行這些改革,因為古巴完全依靠美國。
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制裁美國的第一個措施是不向古巴運油。由于古巴的發電完全是使用燃油來解決的,美國希望以此來使其革命政府垮臺。古巴卻開始從蘇聯進口石油。美國政府因此下令美國公司在古巴的煉油廠不煉從蘇聯進口的油。由于這些煉油廠通過合同保證煉任何油,這個命令實際上是迫使這些公司違反這個合同。古巴政府以此為由將所有煉油廠納入國家強迫管理。
美國喪失對古巴的影響古巴革命開始時期的革命家都來自中產階級、假如美國沒有進行經濟制裁的話他們不會與共產主義政府接觸的。美國對古巴采取了所有可能的經濟措施,包括禁止進口古巴的糖、禁止出口零件,后來甚至達到完全經濟封鎖。但古巴卻靈巧地利用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方沖突,并將它與美國的貿易關系轉到其它國家(比如西班牙和社會主義國家)。此時美國唯一還擁有的措施是對古巴采取軍事行動。
1961年4月17日,這支由約1500多人組成的美國雇傭軍突襲古巴,他們在美國飛機和軍艦的直接掩護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維利亞斯省南部登陸,占領了長灘和吉隆灘,并繼續向北推進。古巴軍隊和民兵與入侵的美國雇傭軍展開了殊死搏斗,當年只有34歲的卡斯特羅在吉隆灘附近一座制糖廠臨時改成的指揮部坐鎮指揮,他下令:“擊沉所有船只!”他對親密戰友切·格瓦拉說:“現在我們真的在戰斗了,勝利屬于我們!”。古巴軍民經過72小時的戰斗,全殲了被包圍在吉隆灘的美國雇傭軍,共有90名雇傭軍被古巴軍隊擊斃,其余1000余人被俘獲。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吉隆灘之戰,美國稱之為豬灣事件。
入侵計劃流亡古巴人的唯一任務是在古巴用武力保衛一個臨時機場,直到在邁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得以飛往古巴后向美國發電求救。對這個計劃來說豬灣似乎是一個理想的地點:
中央情報局使用的情報來自于想要推翻古巴政府的反政府人士,他們夸張了古巴國內的反政府情緒,同時也夸張了埃斯坎布雷山中的武裝力量的實力。中央情報局本身也試圖夸張他們的報告,來向當時剛剛上任的肯尼迪保證這個行動肯定會成功的。肯尼迪一開始猶豫不決。也許當時中央情報局的計劃署認為,行動開始后,即使失利,肯尼迪也會同意投入美國軍隊的。后來對肯尼迪的責怪,說他中斷了行動計劃,似乎證明中央情報局的確做了這樣的假設。
1961年4月14日肯尼迪同意了中央情報局的計劃,但作為美軍最高統帥他決定將不投入美軍。
入侵過程1961年4月15日美國以轟炸古巴機場作為準備。這些飛機被涂上古巴的標記來造成反政府起義的假象。5架美國飛機被古巴飛機擊落。1961年4月17日,約1500受過訓練的流亡古巴人在兩名中央情報局官員指揮下在豬灣登陸。美國海軍提供補給支援。入侵者的兩條運送彈藥的船被古巴軍隊擊沉。三天后入侵軍被消滅,1000多人被俘,約90人陣亡。被俘的人受公開審判。一些人在1963年通過與美國交換緊急需要的藥品、食品和農業機械返回美國。
入侵失敗由于流亡古巴軍無法守住“流亡政府”打算飛往的機場,因此這個流亡政府無法發出他們的“求援”。對肯尼迪來說,這樣他也就無法下令讓海軍陸戰隊介入。因此不顧中央情報局的反對,下令中止這次行動。
對于被俘虜的流亡分子,古巴政府取消了他們的公民身份,并以此為人質向美國政府索取了6,200萬比索的藥品與嬰兒食品。這也是美國政府歷史上第一次支付戰爭賠款。
吉隆灘之戰發生的第二天,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寫信給美國總統肯尼迪,認為這場在古巴發生的“小規模戰爭”將在全世界引發連鎖反應。他緊急呼吁肯尼迪停止對古巴的侵略,并聲稱,蘇聯準備向古巴提供反擊侵略所需要的一切幫助。肯尼迪政府被迫聲稱,美國沒有支持推翻卡斯特羅的行動。事實上,美國的中央情報局不僅策劃了這次顛覆行動,而且損失慘重。肯尼迪總統不得不在美國大眾面前公開承認豬灣事件是一件絕不能再發生的錯誤,然后聲稱對該事件負全責。這起事件讓美國政府大為難堪,成為世界媒體嘲諷的對象。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針對美國的這次進攻是否合法的討論中,古巴指責美國非法進攻的提議被美國否決。
事件評價這次行動失敗的原因有:入侵計劃沒有保密。許多參戰的流亡古巴人在邁阿密的酒店里吹牛,說他們將要參加入侵古巴的行動。入侵前的破壞活動和從美國起飛的飛機轟炸也為古巴報了警。當地的居民屬于古巴最貧窮的階層,也是受益于古巴革命最大的階層(建造學校、醫院、基礎建設),因此他們是一開始反抗入侵者的人,他們為古巴正規軍提供了組織反攻的寶貴時間。古巴軍隊剛剛贏得三年游擊戰的勝利,他們士氣高昂,而且很有作戰經驗。肯尼迪將美國的空軍支援減少,因此古巴空軍只有一半在地面上被消滅,其余的得以升空,擊毀五架美國飛機和兩條彈藥船。
爭論至今在美國就誰應該為入侵失敗負責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中央情報局和流亡古巴人指責肯尼迪導致入侵失敗,因為肯尼迪在流亡古巴人戰敗后不肯派海軍陸戰隊登陸。中央情報局的批評者認為中央情報局向肯尼迪提供了錯誤的情報,有些人甚至指責中央情報局對肯尼迪施加了壓力。事實是肯尼迪覺得他被中央情報局欺騙了(尤其在古巴國內情緒方面),肯尼迪有過通過國家安全局牽制中央情報局來減少中央情報局對美國政府政策的影響。有人將至今為止未被解密的肯尼迪的謀殺與豬灣事件、肯尼迪和中央情報局之間的惡化的關系聯系到一起,但這個假說沒有任何證據。
評價對美國來說這次未成功的進攻不但是一次軍事上的失敗,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誤。國內外對這次進攻的批評非常強烈,剛剛入任90天的約翰·肯尼迪政府為此大失信譽,相反的卡斯特羅政權和古巴革命被鞏固。由于古巴(有理地)擔心美國再次進攻,因此古巴開始與蘇聯靠近,這個靠近不斷升級最終導致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影響許多人,尤其在拉丁美洲對古巴產生好感。1961年4月21日在墨西哥一萬五千人上街示威,支持古巴,約八千人在蒙得維的亞示威。豬灣事件是美國首次在拉丁美洲試圖推翻敵對政府的失敗行動,這給其它許多革命運動帶來了生機。此外在美國開始討論情報機關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在冷戰中國防部越來越強大地獲得外交影響。1961年中央情報局內部的調查揭露了一系列該局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央情報局怎樣理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組織結構和管理結構。這個調查導致當時的局長和兩位副局長的解雇。時至今日,一般認為,幾乎導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古巴危機是肯尼迪政府試圖在同一戰場上贏回它喪失的威信的嘗試。事實上,至古巴危機為止,在美國的公眾輿論中,肯尼迪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弱勢的總統。他后來的名聲,有許多是來自于他在古巴危機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