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歷時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此次戰爭是一次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反法西斯同盟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滅。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介紹,希望你喜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占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后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采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戰,戰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發起總攻,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于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條約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2年1月1日,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的有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達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希臘、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新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德國全面潰敗。
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進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戰爭。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24.5萬人口中死亡和失蹤人數達71379人,受傷人數近10萬。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23萬人口中的約14萬8千人傷亡和失蹤。
1945年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巨頭
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被稱為二戰三巨頭。
在羅斯福的領導下,美國成為了盟國的軍火供應商,美國內產業增多,緩解了就業壓力。羅斯福對二戰后塑造世界秩序也起了關鍵作用。在美國的協助下,同盟國最后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丘吉爾是英國首相,臨危受命,完成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丘吉爾的帶領下,英國軍民打退了德國的進攻,粉碎了德國的陰謀。丘吉爾親自前往美國與斯大林商量計策,也放下了自己的意識形態偏見與斯大林結為同盟。在不列顛空戰中,丘吉爾親赴前線鼓舞英國民眾,也激勵了英國飛行員。丘吉爾是二戰時期英國的脊梁。
斯大林是蘇聯的領導人,在二十世紀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在前期,斯大林一度成為德國的幫兇,但是在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后,蘇軍在斯大林的帶領下成功保衛了莫斯科,極大鼓舞了世界人民的信心。蘇聯后來反攻德國,占領了柏林,宣告了歐洲戰場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