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弒兄篡位
編者按:太宗趁太祖酒酣入睡之時,就乘機調戲花蕊夫人,太祖朦朧間發覺而怒斥之。太祖手持柱斧憤慨擊地,并看著光義說:“好做,好做!”就是怒斥道:“你做的好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兄長的寬宥,也早有搶班奪位的預謀在胸,所以乘此機會下了毒手。
斧聲燭影,——宋太宗趙光義弒兄篡位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五十歲時卻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趙光義便于靈柩前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是否弒兄奪位?前一天晚上“斧聲燭影”的情況,古籍記載中也只是語氣隱隱約約,文辭閃閃爍爍,給人留下遐想的天地,給歷史留下千古之謎。
據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晚,天空清朗,星斗明燦,太祖在太清閣散步賞景,頗覺心曠神怡。忽然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急傳宮人開端門,召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光義到后,兄弟兩人在大內酌酒對飲,命宦官、宮嬪都退下。宮人們只能在稍遠處伺候,只見大內燭影下,光義時或離席,好像是謙讓退避的樣子。飲罷,漏鼓已敲三更,殿外積雪數寸。只見太祖手持柱斧戳雪擊地,看著光義說:“好做,好做!”說完就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當晚,光義也留宿宮內。次日早晨將五更時分,宮人在寂靜無聲中發現,太祖已經駕崩。
宋太宗
司馬光《涑水紀聞》諸書記載:當晚四更時分,太祖晏駕。宮人馬上報知宋皇后,皇后命內侍都知王繼恩立即召四子秦王趙德芳進宮。而王繼恩以為太祖一直打算傳位給弟弟光義,竟不去宣德芳,而徑赴開封府召光義入宮。繼恩來到開封府門前,只見長于醫術的左押衙程玄德坐在門口,便上前問其緣故。德玄說:“二更時分,有人叫門說晉王有事召見,出門卻不見人影。如是者先后三次,我恐怕晉王真有病,所以趕來。”繼恩告以宮中之事,兩人共同入見光義。光義聽后大驚,猶豫不敢入宮,聲稱要與家人商議。一旁繼恩催促道:“時間一長,將為他人所有了。”一句話點醒光義,三人便踏著大雪,步行入宮。
到達宮門,繼恩讓光義在直廬等待,自己好去通報。德玄說:“等待什么?直接進去!”三人遂俱入大內。宋皇后聽到繼恩的聲音,便問:“德芳來了嗎?”繼恩答:“晉王到了。”皇后見到光義,不禁愕然失色,等緩過神來只得悵然說道:“我們母子的性命都交給官家了。”(官家是宋時宗室大臣對皇帝的昵稱。)光義也邊落淚邊回答:“共保富貴,別怕別怕。”第二天,光義即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一種意見認為,宋太宗是弒兄奪位。以《續湘山野錄》所載,太祖就是在斧聲燭影中突然死去,當晚光義又留宿于宮中,以便在次日搶班奪位。是時,光義雖隱然被視為皇位繼承人,但太祖諸子也都已成年,都可名正言順地即位,太祖之所以遲遲不宣布皇儲人選,應仍在思想矛盾之中。同時,太祖與光義兄弟間也時有矛盾產生,如在對待北漢、契丹的政策上,是和平收買還是武力征伐,兄弟間存在著嚴重分歧。太祖曾一度考慮遷都洛陽,原因之一就是試圖擺脫光義在開封府業已形成的盤根錯節的勢力范圍。更何況歷史上皇位兄終弟及者畢竟屬不太正常,太祖隨時可能改變想法,就是說對趙光義來講,能否繼承皇位還存在不小的變數。那么,如何搶班奪位?自然就成為光義當時最需苦苦思索的問題。而“斧聲燭影”的當晚,應該說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據《燼余錄》記載,“斧聲燭影”為突發性事件,存在具體生動的偶發起因。后蜀花蕊夫人費氏在亡國后被召入后宮,成為太祖寵姬,而光義垂涎其美色已久。這晚,太宗趁太祖酒酣入睡之時,就乘機調戲花蕊夫人,太祖朦朧間發覺而怒斥之。太祖手持柱斧憤慨擊地,并看著光義說:“好做,好做!”就是怒斥道:“你做的好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兄長的寬宥,也早有搶班奪位的預謀在胸,所以乘此機會下了毒手。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如果為太祖開列一張開寶九年的活動日程表,就可發現他當時精力非常充沛,頻繁出巡各地,幸西京(洛陽),次鞏縣,拜安陵……而且于其時,史書從未有太祖生病、大臣問疾的記載,身體應該是健康的。故太祖暴卒,顯然不是因為生病。有人推測太祖是飲酒過度而猝死,但太祖一向以為“沉湎于酒,何以為人”,其飲酒還是有節制的。如果說此次因酒致死,其時與光義共飲,太祖貪杯猝死而光義安然無恙,這也太蹊蹺,或可說明光義在其中做有手腳。因為太宗的確精于此道,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酒里下藥而毒死;后蜀降王孟昶也因此而暴卒;吳越國主錢俶是在生日那天,太宗遣使賜宴,當晚就暴死。所以很有可能是太祖發現了酒中有問題,才連聲對光義大呼:“你做的好事!”
此外,太宗及其親信是預知其政變登基之時日的。據《宋史·馬韶傳》,馬韶私習星象天文之學,與光義親信程德玄友善,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來見德玄,說:“明日乃晉王利見之辰。”德玄連忙報告光義,光義下令把馬韶看管起來,即位后才將他放出,很快授以司天監主簿之職,這說明程德玄也完全預知即將發生的政變。尤其可疑的是:程德玄是醫官,《涑水記聞》卷一載:“德玄后為班行,性貪,故官不甚達,然太宗亦優容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說:“程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頗信任之,眾多趨其門。”一個醫官會受到太宗的如此寵遇,很可能是其用有關醫術幫助趙光義取得了帝位。或者說“斧聲燭影”當晚的酒毒由他配制,所以他急于知曉結果,到開封府門口徹夜長坐,實是在等候宮中的消息。而太監王繼恩居然敢冒死違抗皇后的旨令,不宣召趙德芳,徑赴開封府找趙光義,也說明兩人或早有約定。當趙光義猶豫不決時,王繼恩更是直言不諱地提醒道:“時間一長,將為他人所有。”都透露出太宗幕僚集團的事先默契。
最后,從宋皇后的言行中也可推見太宗繼位出自強取。皇后得知太祖暴卒,令太監召兒子趙德芳進宮,而不宣趙光義,表明太祖至死都役有確定光義是皇位繼承人,由于是猝死,也不會有傳位的遺詔。所以皇后想召兒子進宮即位,是很正常的舉動。哪知被光義搶先一步,以其在開封的勢力而言,皇后母子根本不是對手,所以一見光義便大驚失色,下意識地感覺到自己母子的性命堪憂,驚恐之余只能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交給官家了。”實際上只能認輸,以求一條生路。如果趙光義是正常繼位,皇后沒有必要如此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