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定風波介紹
定風波,作為蘇軾的又一系列力作。定風波也是冠以這一系列的詞牌名。在此系列中,最為有名的便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軾定風波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蘇軾定風波介紹
整首詞分為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上面的暗紅色小字,交代了創作此詩詞的時間和背景,創作的時間為當年的三月七日,地點為黃岡東部的沙湖,當時蘇軾正值人生低谷時期,就如同他在途中遇到的那場雨一樣,將自己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但是自己卻不自覺,后來雨過天晴,這便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創作背景了。
第二部分便是這首詞的正篇了。通篇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在行進的路上不要因為聽到風雨聲而感到害怕,為何不能以便吟誦一遍慢慢行走,拿著一根竹棍穿著一雙輕便的鞋便能夠比騎馬更好,不要怕,披著蓑衣便能在江湖中行走,平安一生。凜冽的春風撲面而來,使得我的酒意醒了過來,感覺到身上有些冷,但雨后太陽卻在迎接我,經歷過這場風雨后回首看,繼續行進下去,不要管它是天晴還是風雨。
蘇軾當時從政正經歷著人生的最低谷,為官被貶至偏僻的黃岡沙湖之處,正可謂是正在經歷風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是該進還是該退。正如同此詞中的第一段描寫,但蘇軾為人心胸開闊,細細思考過后便能豁然開朗,從容面對,表現出作者處于逆境并不灰心,繼續堅持目標的偉大志向。
蘇軾簡介
蘇軾,字東坡。生于宋朝年間,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生于1037年,在人世間度過了六十四個春秋后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有四歲。他的一生從政生涯方面顯得極為坎坷,為政期間曾有兩起兩落,給他的后半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蘇軾并不是一個杰出的政客,但上帝在關門的同時給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學創藝之路,蘇軾的一生寫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詩詞,從那些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偉大抱負、他的大起大落、他的憂心、他的喜悅、他的不忿、他的悲傷。
蘇軾一門三杰,上有蘇父蘇洵,下有弟弟蘇轍。當時三人同時參加大考,均金榜題名,但蘇軾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應試后,蘇軾深的主考官歐陽修的喜愛和認可,每次蘇軾寫出新的作品,歐陽修必定參考過目,在歐陽修的極力舉薦下,蘇軾步入仕途,開始從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黨派紛爭,蘇軾的從政生涯的衰敗便是源于與王安石政見不同,當時王安石大怒,無奈蘇軾只能退出京城,調外為官,經過一番努力,蘇軾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軌,但在一次上書給皇帝的奏章中,蘇軾卻因帶入個人色彩,被朝廷內以王安石為首的新派勢力所針對,新政黨想將蘇軾于死地,蘇軾便因此而遭受牢獄之災。
蘇軾脫離牢獄之災后,便再次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終老死于宋徽宗時代。
看了“蘇軾定風波介紹”還想看:
1.蘇軾定風波賞析
2.定風波書法作品蘇軾定風波書法
3.蘇軾定風波教案設計
4.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和鑒賞
5.重慶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