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太平縣公史萬歲生平
引言:李世民:“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
隋朝太平縣公史萬歲生平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陜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于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其父戰死,以忠臣子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北周末,隨上柱國梁士彥攻討相州總管尉遲迥,每戰先登,因功拜上大。隋初,因大爾朱績謀反被殺而受牽連,發配敦煌為戍卒。隋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遂至轅門請自效。奉命與突厥單騎比武決勝負,馳斬其一勇士,使突厥軍不敢再戰而退。每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史萬歲“少英武,善騎射,驍捷若飛。好讀兵書,兼精占候”(《隋書·史萬歲傳》)。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和北齊戰于洛陽城北之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15歲的史萬歲隨父從軍,他觀察戰場形勢,認為周軍將敗,并令左右換裝離去。不久,周軍果然大敗,其父因此奇之。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率軍平齊,其父史靜戰死,史萬歲以忠臣之子,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為太平縣公。
史萬歲歷史評價
《隋書》:“史萬歲為將,不治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無警夜之備,敵人亦不敢犯。臨陣對敵,應變無方,號為良將。“萬歲實懷智勇,善撫士卒,人皆樂死,師不疲勞。北卻匈奴,南平夷、獠,兵鋒所指,威驚絕域。論功杖氣,犯忤貴臣,偏聽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廣之風焉。”[5]
高颎、元旻:“史萬歲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為致力,雖古名將未能過也。”[6]
李世民:“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
陳元靚:“太平洸洸,如龍之驤。被堅執銳,我武維揚。北征虜塞,南計蠻荒。定遠之功,于邦有光。”[7]
史萬歲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柱國太平公史萬歲”。[8]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韓擒虎、賀若弼、楊素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史萬歲。[9]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史萬歲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