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后是如何使北魏衰亡的
北魏胡太后毒殺親兒恣意淫樂使北魏走向衰亡?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胡太后是如何使北魏衰亡的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胡太后是如何使北魏衰亡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將拓跋姓改為元姓,所以他的漢名又叫元宏,兒子漢名叫元恪。元宏死,元恪繼位,是為宣武帝。元恪即帝位時16歲,太尉于烈之弟于勁有個女兒年方14歲,后迎于氏為貴人,甚見寵愛。景明二年(501年)被立為皇后,生皇子元昌。元昌三歲時早天,接著于皇后也不明不白暴崩。
元恪生母是高麗女子,其哥之女高貴嬪,甚得元恪寵愛,于皇后死后,高貴嬪補缺為皇后,她獨占皇帝,正位宮闈7年。元恪初期,曾納胡氏,封她為充華世婦,時時寵幸,很快便懷孕了。胡氏后來果然生了個兒子,元恪替兒子取名元詡,胡氏生子有功,被封為充華嬪。
元恪同他父親元宏一樣,只活了33歲,就死了。太子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時年6歲。胡氏被尊皇太妃,進而被尊為皇太后。胡太后臨朝聽政,先把高太后排擠出京,后又派人毒死高太后。從此,胡太后無所顧忌,為所欲為起來。胡太后性聰悟,多才藝,親攬萬機手筆斷決,思想開放,才干杰出,還擅長拉弓射箭,有時愛搞惡作劇,戲弄朝臣取樂。
胡太后在取樂之余也有煩惱,那就是盛年守寡,難耐帷幄寂寞。好在她有權勢,尋找情侶極為容易。最早她和大將楊大眼之子楊白花私通,后來楊白花害怕由此禍及己身,投奔了南朝,使得胡太后思念不已。接著她又愛上皇叔、太尉元懌,逼其就范,情如夫妻,宮內外盡人皆知。作為太后和皇帝之母,公然與情人交歡,無所顧忌,實為倫理綱常和道德觀念所不容。所以大臣元義和劉騰借故將太后和元懌分開,并秘密處死了元懌。然后挾持了小皇帝元詡,迫使胡太后歸政。并將她幽禁于北宮,嚴加看守,恰似階下囚。胡太后被禁,她的親信、爪牙盡力予以挽救,均未成功,親信僧敬、爪牙張車渠分別被流放和斬首,又有奚康生謀殺元義和劉騰,也告失敗掉了腦袋。
幾年后,劉騰逝世,元義放松了對胡太后的防范,胡太后騙得兒子元詡的同情,設計奪了元義的兵權,重新臨朝聽政,把元義賜死于家。胡太后重新掌權,倍感權力的重要。幾年的幽禁生活,她吃了不少苦頭,如今決意恣情享樂,彌補“損失”。她又寵上了三個情夫:鄭儼污亂宮掖,勢傾海內;李神軌、徐紇并見親侍,一二年中,位總禁要。史學家記述這段歷史,稱她是“手握王爵,輕重在心,宣淫于朝,為四方之所穢”,致使“朝政疏緩、威恩不立”,“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這充分表明當時的北魏從朝廷到地方,一片烏煙瘴氣。這同胡太后行為不檢,恣意淫樂有很大關系。
這時,元詡已長大,母后的穢行使他難堪,難以忍受,因此流露出了不滿情緒。胡太后覺察到兒子的不滿,由此對元詡產生戒心。她仇恨元詡的親信及那幫為元詡出謀劃策的人,像和尚密多、鴻臚少卿谷會、紹達等,都被她一一殺掉。這樣元詡與胡太后雖為母子,但嫌隙屢起,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
鄭儼顧慮到胡太后若有朝一日歸政于元詡,維持母子親情關系的話,那么自己必有殺身之禍。因此在與胡太后床笫之余,極力挑撥胡太后率先動手,及早除掉元詡,另立小皇帝,以便長期控制朝政。胡太后權迷心竅,經(jīng)不起情人的慫恿,在情夫與親兒這一天平上,終于倒向情夫懷抱。孝昌四年(528年),恰好元詡的潘妃生了個女兒,胡太后借此做開了文章,她謊稱潘妃生的是兒子,下令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一個月后,她暗下鴆毒,毒死元詡,對外則稱皇帝死于暴疾。次日,她抱潘妃的女嬰登上皇位,聲稱“太子即位”。幾天后,胡太后又下大詔說早幾天抱的是皇女,皇女不能繼承大統(tǒng),另擇的結果,不滿三歲的臨洮王元釗被立為皇帝。皇女變皇子,又是大赦,又是改元,新帝登基,變來變去,曠古奇聞,天下愕然。胡太后為了一個“權”字,費盡心機,出盡洋相。
胡太后毒殺皇帝,玩弄朝政,天怒人怨,豪閥爾朱榮借著這個題目發(fā)難,起兵渡河,進逼洛陽,胡太后沒有料到這一情況,心慌意亂,爾朱榮沒費什么力量便攻陷了洛陽,胡太后和小皇帝成了俘虜,爾朱榮下令把她這個淫婦及元釗一并扔入黃河淹死。以此為轉折,北魏步入了衰亡的道路。
胡太后為什么毒死兒子: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顯然這種理論在皇室中是行不通的。南北朝時期,有一位皇太后,為了滿足自己荒淫無道的生活,甚至把她唯一的兒子也殺死了。
那個被毒殺的皇帝就是北魏孝明帝元詡。他的父親宣武帝元恪因為有個善妒的皇后,至死都只有元詡這一個兒子。宣武帝死后,五歲的元詡繼位,他的親生母親,司徒胡國珍之女胡充華成為了當家太后。
元詡年齡太小,北魏實際掌權人就成了胡太后。胡太后年紀輕輕做了寡婦,現(xiàn)在又大權在握,怎么會壓抑自己?她知道清河王元懌容貌俊美,便把他召入宮中,日日私通。胡太后還把朝政大權交給元懌,每日只安于享樂。胡太后還養(yǎng)了很多面首男寵,日日宴飲游玩。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
小皇帝成年后,在朝臣的要求下,胡太后把朝政大權交還給了皇帝。害怕自己的丑事讓兒子知道,胡太后派人鏟除元詡的親信,刺殺的刺殺,貶謫的貶謫。母子二人的爭端初現(xiàn)端倪。
為了更好的集權,元詡發(fā)動政變,殺死了權臣元懌,囚禁了胡太后。六年時間,胡太后養(yǎng)精蓄銳,卷土重來,接著臨朝聽政,元詡的皇位岌岌可危。
胡太后黨羽眾多,京城無人可以信任。公元528年初,元詡派人召回帶兵大將爾朱榮,打算徹底鏟除胡太后勢力。胡太后得知消息,先下手為強,用毒酒堵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胡太后簡介:
宣武靈皇后(?-528年),胡氏,名失考(《北史演義》稱胡仙真,史書多稱之靈太后),安定臨涇(甘肅鎮(zhèn)原)人,司徒胡國珍的長女,母親是秦太上君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生母。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尊胡氏為皇太后。因孝明帝年幼,由胡太后臨朝聽政。胡太后為太后之后,曾下令造申訟車,以接受投訴冤情。又在朝堂親自策試孝廉、秀才、州郡上計簿的官吏。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即位。幾天后廢黜元姑娘,立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元釗為帝,史稱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爾朱榮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將她收殮埋葬在寺廟。孝武帝時,才以皇后禮儀安葬胡太后,追加謚號為靈皇后。
胡太后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看見臥房內紅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京兆山北縣有個叫趙胡的人,善于卜卦相面,胡國珍就拿此事詢問趙胡,趙胡立即說:"這是個吉兆,令愛有大貴的相貌,將要成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讓超過三個人知道。"
《梁書·楊華傳》:北魏名將楊大眼之子楊白花,少有勇力,容貌雄偉,太后逼而幸之。白花懼禍及,南奔梁。太后追思之,不能已,為作《楊白花歌》,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聲甚凄惋。歌曰: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來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