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衛生紙是誰發明的
衛生紙,主要是供人們生活日常衛生之用,是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紙種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AAAA,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歷史概述
在紙出現并便宜到可以用來拭穢之前,人們使用過的廁后清理材料包括水、布、葉子、玉米芯、木竹片(廁籌)、土疙瘩。
中國最早的用紙拭穢記載見于南北朝。《元史》列傳第三載元裕宗的妻子極為孝順公婆,侍奉婆婆昭睿順圣皇后(察必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
在《紅樓夢》41回,劉姥姥在大觀園突然覺得要拉肚子,于是“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說明清朝的平民用紙拭穢是常見的。但在民國初年,民生普遍貧困,仍有不少人用瓦片或玉米梗清除污穢,直到經濟恢復后才逐漸改回用紙。
兩千年前由蔡倫發明紙,改變了書寫的歷史。19世紀,開始以木漿制紙。
二、制作過程
在用原生木漿制造生活用紙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其柔軟性較好的目的,廠家會在漿料中加入一定的原生短木漿纖維,而短纖維與其它長纖維的結合不是非常牢固,故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極少量的短纖維逸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掉紙粉”。使用合理的情況下掉紙粉是不會造成危害的,而在用原生草漿或回收紙漿制造生活用紙的過程中,某些廠家為了達到提高柔軟性、降低生產成本之目的,在漿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滑石粉。所以,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滑石粉極易掉出來,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掉粉”。
三、檢驗篇
由于衛生紙的特殊性,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檢驗標準規范:CCGF 204.2-2008 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
本規范適用于國家及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其它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及針對非凡情況的監督抽查可參考本規范執行。本規范內容包括產品分類、企業規模劃分、檢驗依據、抽樣、檢驗要求、判定原則及異議處理復檢。
如何鑒定衛生紙的質量?
1、有些衛生紙摸上去較厚,這種紙的等級較低。因為,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厚紙的張數較少。如D級紙每500克約有270張以上,而E級紙則只有250張以下。所以,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應選擇整包較薄的衛生紙。
2、由于衛生紙是按重量銷售的,個別生產商會在生產過程中多添加填充劑。這樣生產出來的紙既厚又硬,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購買時應選擇質地比較柔軟的衛生紙。
3、衛生紙生產的全過程是在高溫下完成的,如果包裝不及時、不完整或者儲藏不當,都會使紙張受潮、污染。所以,在挑選時,必須選擇那些包裝完好而且生產日期較近的產品。
4、注意查看國家輕工部關于皺紋衛生紙的行業標準(GB2500-2000),該標準將皺紋衛生紙劃分為小卷筒紙和刀切紙兩種,技術指標分為A、B、C、D、E五個等級。入廁用刀切紙基本屬于D、E兩個等級,在購買時,請注意包裝上的文字,如上面注明執行標準:GB2500-2000 D-1,就說明是屬于D級的入廁用紙,質量較好。
看了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