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是誰發明的
圍棋起源于中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圍棋是誰發明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簡介
圍棋起源于中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于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于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361個交叉點中有九個不同的點,九個點中有八個點稱作星位或星,星位圍繞天元(但不緊靠),天元在棋盤的正中間。
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后,使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
由于獨特的歷史發展原因,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大陸采用數子規則,臺灣采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采用數目規則。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所以所有規則都采用了貼目制度。
二、棋具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參見中國圍棋規則(2002版))[7] 。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中國云南所產的“云子”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棋盤可分為“角”、
“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棋鐘: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8-9]
棋譜:指記錄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筆記本的形式出現。
三、起源
圍棋,起源于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并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采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明朝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烏曹相傳是堯的臣子,有的又說他是夏桀的臣子。后來,董斯張的《廣博物志》、張英的《淵鑒類函》等也采錄了這種說法。
明朝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認為,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據《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于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看了圍棋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