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圖什么時候發明的
地圖是按一定的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圖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于地圖什么時候發明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地圖是什么時候被誰發明出來的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
約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用簡單方法表示山脈、四個城鎮、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現存最古老的地圖。
中國夏禹時鑄造了九鼎圖;《周禮》中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金玉錫石之圖”等記載。公元前168年繪在帛上的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是我國現存最早實測地圖。
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地圖的人。
中國西晉裴秀(公元223--271年)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并總結了“制圖六體”。
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于兩條山脈之間。
中國關于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中國圖書之起源。傳世文獻《周禮》中有17處關于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冢宰·司書”“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地官司徒·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地官司徒·土訓”“掌通地圖,以詔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夏官司馬·司險” “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夏官司馬·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谷六畜之數要”。
1954年6月,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宜侯矢簋”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談到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該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于宜,內(納)土,南鄉(向)。王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據考證,該圖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中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并在戰爭、行管、交通、稅賦、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念。只可惜中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二、地圖特征
1、由特殊的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特殊的數學法則包含地圖投影、地圖比例尺和地圖定向三個方面。
2、由使用地圖語言表示事物所產生的直觀性。地圖上表示各種復雜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過地圖語言來實現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和地圖注記兩部分。
3、由實施制圖綜合產生的一覽性。
4、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
地圖是繪制在平面上的,必須準確地反映它與客觀實體在位置、屬性等要素之間的關系。
5、地圖必須經過科學概括。
縮小了的地圖不可能容納地面所有的現象。
6、地圖具有完整的符號系統。
地圖表現的客體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數量極其龐大的,包括自然與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過完整的符號系統,才能準確的表達這種現象。
7、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
地圖容納和儲存了數量巨大的信息,而作為信息的載體,可以是傳統概念上的紙質地圖、實體模型、可以是各種可視化屏幕影像、聲像地圖,也可以是觸覺地圖。
飾和注記的平面圖。
看了關于地圖什么時候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