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是誰發明的
動車一般指自帶動力的軌道車輛,區別于拖車。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動車是誰發明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動車誰發明的
德國是最早制造和運用動車的國家,制造技術一直領先。1903年7月8日,首先運行了由鋼軌供電的動車組,由4節動車和2節拖車編成。同年8月14日,又運行了由接觸網供電的動車組,這是世界上第一列由接觸網供電的單相交流電動車組。同年10月28日,西門子公司制造的三相交流電動車進行了高速試驗,首創時速210.2公里的歷史性記錄。 使用動車的比重以日本為最大,占87%;荷蘭、英國次之,分別占83%和61%;法國、德國又次之,分別占22%和12%。動車組稱得上是鐵路旅客運輸的生力軍。 常見的動車組有日本新干線,德國ICE,法國TGV,歐洲之星,瑞典X2000,美國ACELA,中國的藍箭,中原之星,中華之星,新曙光,香港KTT……
從1998年我國第一列商用動車組在南昌鐵路局運營以來,目前已有幾十列動車組奔馳在全國萬里鐵道線上,成為鐵路運輸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發展歷史
早在19世紀,歐洲一些大城市內部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的鐵路網,火車不但承擔城市、城鄉之間的運輸,也開始承擔市郊、市
內甚至下水道里(英國最早的地鐵由蒸汽機車牽引)的通勤任務。早期的通勤列車由蒸汽機車牽引,但這種本來在鄉間噴云吐霧的怪物在城市里陋習難改,著實讓住在城市里的人不爽。隨著電網在城市里普及,干凈的電力機逐步替代了蒸汽機車來牽引通勤列車。但人們很快發現電力機車也不適合牽引通勤列車──實際上,不管什么機車都不合適牽引通勤列車。
通勤列車站距小而時間敏感度高。如果用機車牽引,因為驅動輪對的粘著系數等技術因素限制,通勤列車只能像長途列車那樣慢慢加速;站距小,還沒等速度加上來又得減速停車了,平均車速很低。列車的編組越大,問題越顯著。工人上班遲到工資會大幅度縮水,工人沒飯吃餓死;資本家逛股市遲到很可能破產,債主逼債銀行家上吊自殺──在工業社會中,時間就是金錢,金錢就是生命。當雖然有以下辦法看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不能實現。
最早的動車于1906年出現在美國。這輛動車裝用一臺150千瓦汽油機,是通過電力傳動裝置驅動的。車內有91個座席,還有行李間。
動車這種動車只用于運輸不繁忙的支線區間。美國在20年代擁有汽油動車數量已超過 700輛。1913年瑞典制成55千瓦電力傳動柴油動車,后來又制出功率為185千瓦同類型的動車,還能掛3~4節附掛車。在20~30年代柴油動車發展迅速,為歐洲、美洲國家和日本所大量使用,有些國家擁有動車數千輛。大洋洲、非洲和東南亞、南亞、中東國家也有使用。這個時期內無論在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走行部、車內設備等結構方面,還是在舒適性(消減振動和噪聲)以及運行速度等性能方面都有很大改進。在動力裝置方面,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動車幾乎都采用高速柴油機。它的熱效率比汽油機高,燃料較便宜,每千瓦平均重量較小,功率從100千瓦左右發展到800千瓦左右,運行速度達到每小時140公里。在傳動裝置方面,200千瓦以下小功率動車采用機械傳動,功率大的因變速換擋復雜不易操縱而用電力傳動或液力傳動。20世紀初電力動車已用在電氣化鐵路上。
看了動車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