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什么時候發明出來的介紹
TNT炸藥是一種烈性炸藥,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tnt什么時候發明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tnt簡介
TNT炸藥是一種烈性炸藥,由J·威爾勃蘭德發明,呈黃色粉末或魚鱗片狀,難溶于水,可用于水下爆破。由于威力大,常用來做副起爆藥。爆炸后呈負氧平衡,產生有毒氣體 。性質穩定,不易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彈擊中也不會引爆。需要雷管進行引爆。
中文名稱:2,4,6-三硝基甲苯;黃色炸藥
英文名稱:2,4,6-Trinitrotoluene;TNT;Trotyl
它配備了一個爆炸性的,是一種常用的炸藥中的成分,如混合炸藥,硝酸銨可成為阿馬托。它是由甲苯硝化的通過。它的IUPAC名稱是2,4,6-三硝基甲苯,黃色晶體
精煉的TNT十分穩定。和硝酸甘油不同,它對摩擦,振動,不敏感。即使是受到槍擊,也不容易爆炸。因此,需要雷管來啟動。它不會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或吸收水分。因此,它可以存放多年。但它與堿強烈反應,生成不穩定的化合物。
每公斤TNT炸藥可產生420萬焦耳的能量。值得注意的是TNT比脂肪(38MJ/kg)和糖三硝基甲苯(17MJ/kg)釋放更少的能量,但它會很迅速的釋放能量,這是因為它含有氧可作為助燃劑,不需要大氣中的氧氣。而現今有關爆炸和能量釋放的研究,也常常用“公斤TNT炸藥”或“噸TNT炸藥”為單位,以比較爆炸、地震、行星撞擊等大型反應時的能量。
三硝基甲苯,又名TNT,1863年由TJ·威爾伯蘭德在一次失敗的實驗中發明,但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一直被認為是由諾貝爾所發明,造成了很大的誤解。三硝基甲苯是一種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和起爆。它在20世紀初開始廣泛用于裝填各種彈藥和進行爆炸,逐漸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TNT一直是綜合性能最好的炸藥,被稱為“炸藥之王”。
二、控制預防
接觸控制
①工藝改革:在三硝基甲苯的混和、裝料等工序應予密閉,采取自動化操作并設置局部通風。
②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盡量減少皮膚的接觸。
③定期檢修:生產設備應定期維修,盡可能降低粉末和蒸氣的濃度。
④工種輪換制:每1~2年輪換一次,可減少三硝基甲苯在體內的蓄積,防止肝部病變的發展。定期檢查肝功能、血紅蛋白和晶體。凡肝功能異常明顯或有貧血時,結合尿中代謝物的測定,及時調離崗位。
就業禁忌征
各種肝臟疾病、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各種血液病、晶體混濁或白內障以及嚴重的全身性皮膚病者,均不宜從事本作業。
監護性體檢
對三硝基甲苯作業工人須作就業前體檢;以及每年一次的監護性體檢。檢查項目包括內科、眼科的全面檢查,肝功能試驗、乙肝表面抗原測定及血象檢查等。
個人防護及作業防護
工業時穿緊袖工作服,工后徹底洗手并淋浴。可用含10%亞硫酸鉀肥皂清洗。亞硫酸鉀遇三硝基甲苯成紅色,如能將紅色洗凈,表示皮膚污染已清除。也可用浸于9∶1的酒精氫氧化鈉溶液的棉球擦手,洗凈者不出現黃色。工作服亦可用同樣原理測試清洗程度。
看過tnt什么時候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