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圖
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 東北鄰琉球群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臺灣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臺灣簡介
臺灣(Taiwan)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 東北鄰琉球群島, 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7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由于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之交界,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多元。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代1684年置臺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抗戰勝利后光復;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中退守臺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臺灣經濟奇跡, 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于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臺灣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全球領先。
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 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
二、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 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現今的臺灣地區范圍包括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烏丘列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與中洲礁及周圍附屬島嶼。
是由歐亞板塊、沖繩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而隆起的島嶼,地殼運動與造山運動發達使臺灣地形復雜多樣,絕大部分地質構造由歐亞板塊組成,菲律賓板塊則往下成為隱沒帶。東部和南部地區受呂宋火山島弧等板塊影響形成復雜地質,如與花東縱谷地質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脈。地處板塊交界處也使臺灣有許多容易引發地震的地體斷層,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間中國共發生的3888起5級及以上地震就有35.9%發生在臺灣。 因位居環太平洋火山帶使臺灣有數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應的火山地形,不過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外并無明顯活動。臺灣也因位處斷層地帶而有眾多的溫泉景點,吸引許多中外游客觀光。
臺灣島四面環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可分為岬角與海灣相間的北部巖岸、海岸線平直單調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鄰的東部斷層海岸。
臺灣島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臺地五大地形,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東部的山區地形,可耕地占24%。山脈走向大致與地質構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則是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五大山脈由東到西分別為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臺灣海拔超過3000米的山峰有268座,最高點是海拔高度3952米的玉山主峰,亦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 也使臺灣島成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 西部沖上斷層山地以西是起伏較平坦的山麓丘陵與臺地,丘陵大部分為紅土臺地受河川侵蝕切割而成,主要丘陵有竹東丘陵、竹南苗栗丘陵等;臺地多為頭嵙山層礫石層與晚更新世紅土堆積而成,主要臺地有林口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等。
受地殼變動、河流作用與差異侵蝕影響,臺灣一些山區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較周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會發展成聚落,如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積作用盛行和地盤隆起的離水作用,在中下游與沿海地區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臺灣絕大多數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平原地形以最大平原嘉南平原為主,還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東平原、新竹平原等,以及東部的蘭陽平原和花東縱谷平原等。
臺灣島周圍還有澎湖列島、蘭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和花瓶嶼等火山島,分布在南部海域的琉球嶼、七星巖、東沙島、太平島和中洲礁等珊瑚礁島,以及釣魚島、金門島、馬祖列島等大陸島。
氣候生態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臺灣進入梅雨季節。6月到9月為臺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臺北都會區是盆地地形,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夏季最高氣溫??蛇_35℃及以上,7月平均氣溫可接近30℃。臺灣島四面環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冷空氣受海洋調和,冬季氣溫相對華南地區稍顯溫暖。冬季臺南以北的平地氣溫偶爾出現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氣溫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溫可高達18℃左右。合歡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勢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臺灣降水豐沛、氣候濕潤,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500毫米,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節、位置、海拔標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隨之變化。東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國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區火燒寮就在臺灣東北部,被稱為中國“雨極”,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豐沛而被稱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高峻山脈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
臺灣是中國受臺風影響最多的地區之一,6月至9月是臺風季,每年夏秋兩季平均有三至四個臺風。臺風提供豐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易引發洪水與泥石流等災害。若缺少夏季臺風帶來的雨水,冬季易出現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壩,雨季蓄水兼發電,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臺灣大、小河川密布,大部分河流受到山脈走向的影響,主要往島嶼西方或東方流入大海。因最大分水嶺中央山脈位置偏東,主要河川多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長度最長、中部的濁水溪,流域最廣、南部的高屏溪及長度與流域面積第三、北部的淡水河。大多數湖泊坐落在西部,僅有少數為天然湖泊,最大的是面積7.93平方千米的日月潭, 其余以人工修筑的水庫和埤塘居多,包括面積17.14平方千米的最大水庫與湖泊曾文水庫、石門水庫、虎頭埤等。
臺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8.5%,種類主要受海拔高度影響。海拔700米以下是亞熱帶闊葉林,海拔700-1800米是闊葉林,1800-2500米是混合林,2500-3500米是針葉林,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是苔蘚或草原。
臺灣島棲息著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11%的動物和27%的植物為地區特有種,如山區水域棲息的櫻花鉤吻鮭等。島嶼上生長著超過3000種被子植物和6 40多種真蕨植物,同時也有3000多種魚類及超過500多種鳥類生活在島嶼上。
看過臺灣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