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指南針是什么時侯發明的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指南針是什么時侯發明的,希望能幫到你。
介紹指南針是什么時侯發明的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尋找鐵礦的實踐中,發現了磁石的指極性,最初的指南針就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古人把它稱之為“司南”。
東漢王充《論衡》中描述了司南的形體及其機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意思是說,司南勺在地盤上自由旋轉,當它靜止時,勺柄就會指向南方。那時,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磁化技術,使司南得到了很大發展。指南針就是在這個時期發明出來的。
北宋時期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記載了指南針的制作方法,并詳細介紹了磁化過程。隨后,人們又掌握了另一種更好的簡便有效的人工磁化方法,即用天然磁石磨擦鋼針使之磁化,在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種磁化法是磁性指向儀器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一直為后世所沿用。
指南針在用于航海中才真正發揮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同時,也正是偉大的航海事業推動了指南針的發展。
北宋《萍洲可談》是最早記載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文獻,書中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南宋《諸藩志》里寫道:“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焉。”可見當時指南針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
南宋時期,人們根據指南針的原理又研制出了羅盤,使羅盤上的指針永遠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后來廣泛用于航海中。吳自牧《夢梁錄》里這樣記錄:“風雨冥晦時,惟憑針盤而行,及火長掌之,毫厘不取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這是中國航海中使用羅盤的最早的記載。
南宋以后,中國航海中運用一種磁針浮于水面的水羅盤。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運用了水羅盤。
指南針在后來的航海事業中建立了偉大功勛,開辟了人類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類社會文明史上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的發明和運用,大大推動了航海業的發展,促成新大陸的發現,促進了商業貿易的擴大和人類文化的交流,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指南針簡介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并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曲組成:司南、磁針和羅盤。他們均屬于中國的發明。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于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
看了指南針是什么時侯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