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大著名將領
五代十國,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導致了大量文獻的遺失以及科技與文明的衰敗。直至公元960年,后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才結束了五代。那么在這五代十國時期中尤為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呢?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1——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
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
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夸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三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而后由于罪責車裂而死,晉王李克用深感有負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2——史建瑭
史建瑭為白袍史敬思之子,雁門人,擅使一口花刀,在與王彥章大戰二百合后,抽鐵鞭猛擊王彥章后背,將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3——王彥章
王彥章,號鐵槍將,擅使一條大鐵槍,為后梁大將,威震五代各國。李存孝死后,王彥章率弟與晉王李克用大戰,殺其四十三員,包括名將薛阿檀、安休休,大敗李克用軍。后在與高思繼的交戰中,使用回馬槍槍挑高思繼,令唐軍聞風喪膽。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4——高思繼
高思繼,“白馬銀槍”高思繼,與王彥章并列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在與王彥章的戰斗中,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次交鋒時,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遂使回馬槍殺之。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5——劉知遠
后漢高祖劉知遠(895-948年),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開國皇帝,稱帝后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及長,面有特象,為時人所咋異。雄武過人,勇猛善戰,事后唐明宗及后晉高祖時頗得戰功。
開運四年(948年),劉知遠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其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并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病崩于萬歲殿,廟號高祖,謚號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6——王彥童
王彥童,鐵槍將王彥章的弟弟,與其兄一樣異常勇猛。在與晉王李克用的會戰中接連殺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卻在單槍匹馬追擊李克用時,被李克用的軍師周德威用計,使人裝扮李存孝,扯出飛虎旗。王彥童以為李存孝復生,驚懼氣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7——高行周
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質,媯州人,五代名將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后唐名將,著名的騎兵將領。高行周出身將門世家,年少時在劉仁恭麾下任職。李存勖攻取幽州后,高行周轉而在李嗣源帳下效力,開始只是擔任副將。李存勖消滅后梁,建立后唐之后,高行周因功擔任端州刺史。長興初年,以北邊鄰契丹,用為振武軍節度使。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累封齊王。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8——龐師古
龐師古(?-897年),初名龐從,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人。唐朝末年朱溫手下將領。事朱溫甚謹,未曾離左右。后為,屢從征戰,攻滁州,破天長,下高郵,累有戰功。復代朱友裕領軍,攻下徐州,斬殺時溥,破朱瑾于清河。
乾寧四年正月,擒朱瑄于鄆州,積功至天平軍節度留后、徐州節度使、檢校司徒。八月,與葛從周分統大軍,渡淮以伐楊行密。十一月,師古寨于清口,卒于陣中。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9——葛從周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鄄城縣)。唐末五代時期朱溫手下將領。初參加黃巢起義軍。中和四年,朱溫大敗黃巢于王滿渡。葛從周于是投靠朱溫,從平秦宗權,破朱宣,敗時溥,下三州(洺州、刑州、磁州),屢立戰功,表封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朱溫稱帝后,拜左金吾衛上,以疾致仕,拜右衛上,居于偃師。朱友貞即位,授潞州節度使,加授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為陳留郡王,卒于家中,追贈太尉。
十大五代十國著名將領NO.10——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開國皇帝,是為(后)晉高祖。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后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沖鋒陷陣,戰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后,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兒皇帝”。隨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后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后晉。
天福七年(942年),憂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時年51歲,廟號高祖,謚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