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歷史故事 西周經典故事
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后所建立的,那么關于西周的一些故事大家聽說過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西周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西周歷史故事一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兒子姬發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為師,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作他的助手,繼續整頓內政,擴充兵力,準備討伐商紂。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地方,舉行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來到盟津會師。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帶領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認為時機未到,檢閱結束后又回到豐京。
這時候,紂的暴政越來越厲害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發起火來,把比干殺了,還慘無人道地叫人剖開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干長的是什么心眼兒。箕子裝作發瘋,總算免了一死,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微子看見商朝已經沒有希望,就離開別都朝歌出走了。
大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的一年,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渡過黃河東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在武王進軍的路上,一天,有兩個老人擋住了大軍去路,要見武王。有人認出來,這兩人本來是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國王的兩個兒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齊。孤竹國王鐘愛叔齊,想把王位傳給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動離開孤竹:叔齊不愿接受哥哥讓給他的王位,也躲了起來。在周文王在世的時候,他們兩人一起投奔周國,定居下來。這回聽到武王伐紂,就趕來阻止。
周武王接見他們時,兩人拉住武王的馬韁繩說:“紂王是天子,你是個臣子。臣子怎能討伐天子,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將士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有的把劍拔出來,想殺他們。
太公望知道這兩人不過是兩個書呆子,吩咐左右將士不要為難他們,把他們拉開。哪知道這兩個人想不開,后來,竟躲到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西南)上,絕食自殺。
周武王的討紂大軍士氣旺盛,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離開朝歌僅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
紂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拼湊了七十萬人馬,由他親自率領,到牧野迎戰。他想,武王的兵力不過五萬人,七十萬人還打不過五萬嗎?
可是,那七十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七十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紂逃回朝歌,眼看大勢已去,當夜,就躲進鹿臺,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殺了。
周武王滅了商朝,把國都從豐搬到鎬京(今陜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從周武王起,把自己的親屬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像太公望被封在齊國;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魯國,召公奭被封在燕國。據說從武王到他的兒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
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視,所以叫做“三監”。
西周歷史故事二
只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兒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無道,到處尋找美女。大夫越叔帶勸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惱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帶的官職,把他攆出去了。這引起了大臣褒響的不滿。褒響來勸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關進監獄。 褒響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其子將美女褒姒獻給周幽王,周幽王才釋放褒響。周幽王一見褒姒,喜歡得不得了。褒姒卻老皺著眉頭,連笑都沒有笑過一回。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她卻怎么也笑不出來。礁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侵犯我們的京城,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萬一敵人打進來,就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讓鄰近的諸侯瞧見,好出兵來救。這時候天下太平,烽火臺早沒用了。不如把烽火點著,叫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就會笑的。您說我這個辦法好不好?”
周幽王瞇著眼睛,拍手稱好。烽火一點起來,半夜里滿天全是火光。鄰近的諸侯看見了烽火,趕緊帶著兵馬跑到京城。聽說大王在細山,又急忙趕到細山。沒想到一個敵人也沒看見,也不像打仗的樣子,只聽見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對他們說:“辛苦了,各位,沒有敵人,你們回去吧!”諸侯們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當,十分憤怒,各自帶兵回去了。 褒似瞧見這么多兵馬忙來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興,賞賜了礁石父。 隔了沒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來了。周幽王趕緊把烽火點了起來。這些諸侯上回上了當,這回又當是在開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點著,卻沒有一個救兵來,京城里的兵馬本來就不多,只有一個鄭伯友出去抵擋了一陣。可是他的人馬太少,最后給敵人圍住,被亂箭射死了。周幽王和礁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似被擄走。
西周歷史故事三
東周周景王時,萇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后,王族內亂,萇弘和卿士劉文公聯手,借晉國幫助平亂,輔立王子即位,史稱周敬王。萇弘忠心耿耿,盡心竭力,又有修齊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想復興周朝,但是,他們這樣做,引起諸侯國中一些政客的嫉恨,衛國大夫彪?說:“周王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萇弘還想復辟,一定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不久,晉國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六卿內訌混戰,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滅。范氏原為晉國執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劉文公有姻親關系。因此,在晉國內亂時,周王室明顯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邊。趙、智、魏、韓四氏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后,接著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們知道劉文公根基深、地位高,無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懲治萇弘,而周敬王認為萇弘是輔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懲處他。
晉國正卿趙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陰謀詭計離間周敬王和萇弘的君臣關系。他故意頻繁地同萇弘接觸,有時密談到深夜才告辭,試圖引起周敬王和劉文公的懷疑。最后,叔向去晉見周敬王時煞有介事地說:“大王,我們晉國已經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亂與萇弘無關,你不必再查究萇弘了。我也便告辭回國復命去了。”叔向臨走時,故作匆忙狀,不慎把袖中一封偽造的信件遺落在殿階上。內侍把信撿起來交給周敬王。周敬王打開一看,竟是萇弘寫給叔向的密信。信曰:“請轉告晉君,盡速發兵攻打周國,我將迫使敬王廢黜劉氏,以作內應”云云,周敬王把信傳給劉文公,劉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說,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萇弘,誅滅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輔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終還是把萇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蠻荒蜀地去。
萇弘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沒想到自己對周王室一片忠心,到頭來卻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到蜀地后,郁郁寡歡。不久便剖腹開膛自殺了。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紀念。三年后,掘土遷葬,打開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后人遂用“萇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抱恨;亦寫青綠的顏色。關漢卿《竇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辛棄疾《蘭陵王》:“萇弘事,人道后來,其血三年化為碧。”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溫庭筠《馬嵬詩》:“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看過西周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夏商周歷史故事
2.武王伐紂的故事
3.關于古代名人的故事
4.革命歷史故事3個
5.歷史故事成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