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宮的侍寢規(guī)矩
清朝有多少讓后宮嬪妃難以忍受的侍寢規(guī)矩?清朝后宮的侍寢規(guī)矩是怎樣的?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清朝后宮的侍寢規(guī)矩秘史,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清朝后宮的侍寢規(guī)矩:
電視連續(xù)劇《甄嬛傳》開始的一幕就是清朝皇室大選秀女,許多八旗出身的名門閨秀進入了選秀的行列。經(jīng)過層層篩選,17歲的女兒甄嬛與沈眉莊、安陵容3人被皇帝看中而一起入選進宮。3人進宮后由于家世和門第的不同,以及其父官職地位的不同而被冊封的封號和位份也不同。沈眉莊因父親官居濟州協(xié)領(lǐng)而被冊封為貴人,位份較高,住進了富麗堂皇的咸福宮;父親是大理寺少卿的甄嬛被冊封為“常在”,則入住偏僻的碎玉軒;窮鄉(xiāng)僻壤來的縣丞之女安陵容地位最低,只被冊封為“答應(yīng)”,卻和另一位“答應(yīng)”一起入住延禧宮。
清朝的后宮,上至皇后,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旗人,是清朝獨有的。因此,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后宮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獨有的后宮。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tǒng)一女真的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八旗制度,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來的狩獵組織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軍事、生產(chǎn)等多方面職能。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為標志,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八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內(nèi)務(wù)府包衣三旗的區(qū)別。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政權(quán)賴以統(tǒng)治的主要支柱;內(nèi)務(wù)府包衣三旗則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盡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為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nèi)、血緣關(guān)系比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nèi)務(wù)府主持,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為妃嬪,但承擔后宮雜役的,都是內(nèi)務(wù)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應(yīng)選女子就不再稱為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說,能夠成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挑選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實皇帝的后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墻,也就不那么簡單了,必須經(jīng)過一道道的考察。
在漫長的封建宮廷之中,留下來的除了波詭浪譎的政治風云,就是污穢不堪的后宮春秋了。縱觀歷朝歷代,皇帝的后宮都是美女如云,佳麗薈萃,說不完的榮耀,道不盡的光彩;但是,也說不完的寂寞,道不盡的凄涼。眾多妃嬪之所以處心積慮爭取后位,不只因皇后的榮華富貴和威儀萬端,更有在侍寢方面的優(yōu)待和特權(quán)。
后宮嬪妃進御侍寢之事,是內(nèi)廷的一件要務(wù),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樣重要。對于皇帝來說,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有清一朝,后宮有專人負責辦理、記錄寢妃進御之事,皇帝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妃子侍寢。
清宮有詞云:“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視頻。愁煞宮中諸女伴,一方紅綿束腰身。”一方紅綿束腰身,怎么就能愁煞宮中諸女伴呢?這是因為皇帝如與皇后宿夜,專司皇帝性事的敬事房太監(jiān),只把年月日時記之于冊,作為受孕的證明就可以了。但皇帝臨幸妃嬪就大不相同了。每天晚膳時,敬事房太監(jiān)即將所有備幸的妃子每人準備一面綠頭牌,上邊寫著妃子們的姓名。
牌子的樣式與京外官引見之牌相同。太監(jiān)把這些牌子放在一只大銀盤中,晚膳時呈進,所以也叫做膳牌。待皇帝吃完晚飯以后,太監(jiān)即托盤跪呈于皇帝面前。皇帝若無所幸,則曰:“去。”若有所屬意,即取牌翻轉(zhuǎn),使牌背向上。太監(jiān)退下,把此牌交給馱妃太監(jiān)。據(jù)記載,“去后,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這就是說,每次皇帝臨幸后,總管太監(jiān)的職責是跪而請命,問皇帝“留不留?” 皇帝如說“不留”,總管就將被臨幸的妃子的住處,輕按其后股穴道,精液隨之盡皆流出。皇帝如說“留”,總管太監(jiān)則執(zhí)筆記之于冊: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以此作為受孕證明,以備查考。封建社會母以子貴,哪一個嬪妃不想在幸后受孕。但她們卻無法把握自己,而只能被動地侍寢“承歡”,充當皇帝縱欲的工具,至于需要不需要她受孕,全在皇帝“留”還是“不留”一句話。
此乃其一,其二是后妃之間侍寢的待遇差別很大。皇帝如果與皇后和風流一夜,并不受外來任何干擾。若臨幸妃嬪,則是禁忌多多。據(jù)記載,“屆時,帝先臥,被不復(fù)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jiān),皆立候于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yīng),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后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
這就是說,每逢臨幸妃嬪時,皇帝先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開。馱妃太監(jiān)將其上下衣全部脫光,用大氅裹住胴體,背到御榻前,去掉大氅,赤身裸體的妃子必須由被子下端逆爬而上,以讓皇帝臨幸。而且敬事房總管與馱妃太監(jiān)都在窗外立候,如時間過長,總管則高唱:“是時候了。”皇帝如不應(yīng)則再唱。如此三次。
事畢,皇帝命太監(jiān)進入寢處,太監(jiān)即從皇帝腳下把妃子后拖而出,仍用大氅裹好,馱之而去。因此妃嬪們很可憐,必須從被子的下端逆爬而上,皇帝盡興之后,再從皇帝腳下被太監(jiān)拖出。如從被子的上端進出,則被視為玷污龍顏,甚或殺頭之罪。雖然,這些清宮侍寢的規(guī)矩如此嚴苛,讓嬪妃們難以忍受,但是,清宮嬪妃們還是日復(fù)一日地這樣生活下去。真是可悲,可嘆,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