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得怪病的趣聞
有一年康熙得怪病就快死了,兩個法國和尚竟然給治好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康熙得怪病的趣聞,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康熙得怪病的趣聞: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夏季的一天,酷熱難耐。紫禁城里的康熙有氣無力地躺在龍床上,身上蓋著兩層厚厚的棉被,還不停地打冷戰,臉色煞白,嘴唇發紫,眼窩凹陷;到了晚上,他又突然全身滾燙,汗如雨下,一代君主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生不如死。
皇上得了怪病,宮中亂作一團,甚至還伴隨著某種恐懼。恐懼的原因有二:一是康熙的老爹順治因天花而死,沒想到康熙又被病魔纏身,皇帝接連得病似是不祥的預兆;二是御醫診治發現這是一種罕見的病,疑似南方瘴癘,病死率極高,已有眾多百姓、士兵、太監、大臣等被傳染而死。
考驗御醫的時候到了,所有御醫廢寢忘食,翻遍醫書,遍尋古方秘籍,有人在一本中醫名著《金匱要略》中找到了方子。此為驗方(沒經過論證,但是臨床卻有療效的偏方),需將鱉甲、柴胡等多味中藥制成鱉甲煎丸。藥丸很快做好,御醫們找來一個有同樣病癥的人吃了藥丸,以觀察效果,結果不管用。御醫們又反復調整,連青蒿也用上了,仍然沒有效果,御醫們都泄氣了,康熙那邊也快咽氣了。
自古高手在民間,御醫們也深知這個道理,于是張榜懸賞,廣招天下名醫。一時應征者眾多,都說自己有祖傳秘方,信心十足。御醫們找來瘧疾病人接受試驗,推拿的給病人又拍又打,針灸的給病人全身都快扎成篩子了,就是不見效。其他什么湯劑、丸劑、散劑不一而足,幾個大臣親自上陣試吃,也不見效。甚至有和尚拿所謂的開光神水說事,結果可想而知,被亂棍打出。
眼看大臣們也要被踢屁屁了,恰巧有兩個洋和尚求見,兩人是法國傳教士白晉、張誠。白晉、張誠獻上一種西藥,說這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叫奎寧,對此病有奇效。兩人是受好客的中國人的吸引,慕名來中國傳教的,因為法國也常有人患此病,便攜帶此藥備用。
當時朝廷內外對西洋玩意兒根本不相信,康熙也不相信,但中醫已經沒有任何辦法,康熙便下旨,盡快找人試驗。結果,三個病人,一個發作前服藥、一個發作中服藥、一個發作后服藥,均先后痊愈。就連四個大臣都果斷吃了,也沒有任何副作用。康熙一看,神藥!立即服用,果然好轉,只三五天便痊愈。康熙大喜,不但允許白晉、張誠在北京傳教,還獎勵給他們一座大教堂,同時責令刑部對幾位昏庸的御醫進行嚴懲。
不過,獎勵歸獎勵,康熙還是不愿承認,自己這個天朝上國的帝王,竟被自己視為“奇技淫巧”的西方科技救了一命。這種神藥醫好了康熙的身體,卻并沒有醫好他那顆妄自尊大的心,清朝只能在閉關鎖國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相關資料介紹:
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鄭氏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
康熙帝開創出康乾盛世, 被后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
史學家史景遷批評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繼位的糾葛有點進退失據;二是康熙雖喜愛西學,任用耶穌會士,并允傳教,但對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禮儀之爭以及導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輕徭薄賦自豪,以此彰顯盛世,但其永不加賦的政策按耕地面積繳固定稅金,與人口無關,于是人口雖增,亦不加賦,并無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