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選秀”制度的趣聞
清朝后宮的“選秀”制度,是由哪一個皇帝創立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清朝“選秀”制度的趣聞,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清朝“選秀”制度的趣聞:
在描述清朝后宮的諸多電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個雷同的場面:一些打扮精致的妙齡少女,踩著滿清獨有的盆底鞋,款款走到皇帝面前,排成一排,接受皇帝的挑選。選中的,就成了皇帝的女人。未被選中的,則當場退貨。
這個過程,叫做“選秀”。
選秀,是清朝獨有的一種充實后宮的方式。候選人主要來自滿族官員和王公大臣的女兒。漢族的女子,是不在備選之列的。
從現代的角度看,這有點類似于單方面的相親,比如,某個富豪發出了相親的消息,然后一堆女子前來應聘。
清朝的這個“選秀”制度,是哪個皇帝創立的呢?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為何突發奇想,要創立這么一個制度呢?這里面有一個曲折的故事。
話說,順治皇帝14歲那年,在他的母后孝莊太后和叔叔多爾袞的主持下,迎娶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任皇后。這個皇后不是外人,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
據說,這個姑娘長得不錯,但遺憾的是,她有比較嚴重的“公主病”,與順治相處得不是很融洽。剛開始,看在她是孝莊太后親侄女的份兒上,順治還忍著,但時間一長,順治就失去耐心了。
某日,當小皇后第N次跟順治皇帝鬧別扭之后,順治龍顏大怒,當即發了一道諭旨,大意是說:皇后不是我親自選的,屬于包辦婚姻,婚后才知道性格嚴重不合,相處嚴重別扭,所以,我要廢了她。
自古以來,皇帝有兩件家事是身不由己的:一是廢立太子,二是廢立皇后。到了清朝,這個傳統仍然沒有改變。
當大臣們看到順治皇帝的諭旨后,紛紛表示不同意,理由是:皇后沒做錯什么事兒,怎么能隨便廢掉呢?這是動搖國本啊。
大臣反對,順治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好暫時擱置此事。但順治是個任性的皇帝,自己想做的事兒卻不能做,他怎么受得了呢?于是,他急火攻心,就生病了。
這下輪到另一個人著急了,她就是順治的親媽孝莊皇后。孝莊一瞧,這要是病出個好歹,大清可就沒皇帝了。她一咬牙,親自批準了順治的廢后決議。在這件事上,皇太后還是很有發言權的。重臣們一看,皇后的婆婆兼姑姑皇太后都發話了,那咱們還反對個毛線啊。
順治終于得償所愿,把皇后降為了妃子。
皇后雖廢,可皇后的位子不能空著。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要選一位新皇后了。這一次,順治吸取上一次的教訓,堅決把選后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他要親自選擇。于是,就創立了“選秀”制度。
有意思的是,順治選擇的新皇后,還是沒有跑出孝莊太后的家族。這位新皇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廢了親侄女,又選了個侄孫女,這大概也是順治與孝莊相互妥協的結果吧。
順治之后的滿清皇帝,大概覺得這個制度挺好的,就留存了下來,直到滿清壽終正寢,它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最后吐個槽:大家以為通過選秀選出來的女子都是絕色美女嗎?呵呵。
清世祖順治皇帝的簡介: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時生于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逝世,皇太極在生前并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福臨的異母長兄豪格和叔叔多爾袞爭位,多方利益權衡之下,最終多爾袞扶立福臨繼位。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實際清廷由多爾袞控制。
1644年正月改元順治。九月,清廷自盛京遷都北京。九月十九日(10月19日),順治皇帝抵達北京。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順治帝即皇帝位于武英殿,告祭太廟社稷,成為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關外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逝世。順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順治帝開始親政,年十四歲。同年八月大婚。
順治十八年正月丁巳(1661年2月5日),順治帝在養心殿逝世,年二十四歲。著有《資政要覽》。
順治帝有八子、六女,但并未立儲。逝世后,遺詔第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即康熙帝。
順治的母親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種種歷史和家庭的影響,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順治,就和和尚結成了很密切的關系,有一個和尚叫憨璞聰,順治是皇上,親自到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會寺,促膝長談,相得甚歡,就是談得很融洽。順治回到宮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里頭有個萬善殿,繼續論佛談法,還有一個大和尚叫木陳忞,順治到了那兒,他跟他說,說:“我呀,總感覺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說我到你這個寺廟之后,覺得這是窗明幾凈,就不愿意回到宮里。”還有一個大的和尚叫溪森。順治就跟溪森一塊談話,他自稱是這和尚的弟子,和尚當然也捧這位,有一次他跟一個和尚說,這個和尚叫木陳忞,說什么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想效法他們可不可以。順治想學釋迦,釋迦牟尼,想學達摩要出家。后來他就找了溪森說我要剃度,溪森開始勸阻,他不聽,還是要剃度。溪森就把他頭發給剃了,剃成和尚頭了。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這樣,就找了溪森的師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趕到北京,就讓徒弟們架起柴禾來,點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燒死。順治一看這個情況不行,就說:“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順治和玉林琇兩個人對面坐著,談佛論法,兩個人都會意地互相笑了,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個光頭的皇帝,順治看了一個光頭的和尚,兩個人會心地笑了。 順治愛子死了,愛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悶。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就病了,初三,他就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康熙那個“熙”字,王熙到養心殿。順治就和王熙秘密談了一番話,后來王熙閉口不談此事,有難言之隱。到正月初六子時,忽然傳召王熙,到養心殿,到了養心殿之后,順治說,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病勢很重,爾聽朕言,速草詔書。我們翻譯過來,就是我得了天花了,病勢很嚴重,可能好不了,你聽我口授,回去趕緊撰寫遺詔,王熙就到了乾清門西側圍屏內,就起草詔書,起草一條就上奏一條,批回來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欽定,就是它了。傍晚的時候,初七,傍晚的時候遺詔撰寫和修改剛完,順治死了。
順治是出家了還是死了,根據我看到的材料,順治還是死了,根據很多,我就舉三點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歷史有記載,還傳到民間不許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后,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里面記載了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詔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里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后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了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將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親自記載,順治臨危的時候,面授遺詔的時候,以及參考其他的文獻和檔案的記載,可以證明順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