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的趣聞
黃月英,一個在諸葛亮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個女人也是個很值得一說的人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的趣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的趣聞:
諸葛亮大家都熟悉,知道他是三國時候有名的謀士,足智多謀,可你知道他背后也有女人在默默支持嗎,知道她是怎樣的嗎?她是如何才成為諸葛亮的賢內助?
諸葛亮有一個朋友,名叫黃承彥,黃承彥有一個女兒,名叫黃月英。黃月英長得花容月貌,聰慧過人,早就聽聞諸葛亮人品學識俱佳,就讓父親給自己提親,考驗一下諸葛亮是不是真如傳聞中那樣與凡夫俗子不同。黃承彥像女兒交代的那樣跟諸葛亮提親說:“我有一個女兒,她才能跟你相配,就是長得頭發黃、皮膚黑,不太好看,你愿意嗎?”出人意料的是,諸葛亮一口答應了。
于是,諸葛亮就與黃月英成親了。當晚,黃月英讓丫鬟給自己頭上蒙了個紅蓋頭,等到諸葛亮進了洞房,掀開蓋頭,他吃了一大驚,原來所娶之人竟是如此國色天香。朦朧的燭光下,黃月英將事情原委告訴了他,諸葛亮便知道了怎么回事。后來據說, 從那以后,大家成親就開始流行蒙上紅蓋頭。
而黃月英身為一個大家閨秀,除了知書達理、善良、勤勞、賢惠之外,還真的給諸葛亮出謀劃策出過力。黃月英飽讀詩書,多才多藝,是歷史上機器人的創始人,她可以制作木狗、木虎等,一次她做出機械的木人,可以自動地磨面。諸葛亮看到后連連稱奇,并向她學習了這些機械原理,創造了“木牛流馬”這種運輸工具,用它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
其他黃月英教給諸葛亮的還有很多,比如“連弩”,這是種新型作戰武器,是制勝法寶;比如“諸葛行軍散”、“臥龍丹”等,都是行軍途中遇到瘴氣時使用的......
可以說,諸葛亮經常出奇制勝,除了智慧過人之外,這跟她妻子的影響不無關系。
黃月英的簡介:
黃月英,又名黃婉貞、黃碩,三國時期的女性人物,荊州沔南白水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才,與從兄黃射并知名。在史書《三國志》中也曾有過對她的記載,并且在小說《三國演義》里,羅貫中也對其進行了描述。 黃月英在三國時歸屬蜀國,黃承彥之女,諸葛亮之妻,諸葛瞻、諸葛果、諸葛喬(養子)之母。她還是當時有名的才女,熟讀兵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足智多謀。但相傳長相丑陋,黃頭發,黑皮膚。[1]
盡管如此,后人對黃月英還是有很多不錯的評價。而作為三國時期杰出的謀士諸葛亮的妻子,心中也飽含著對丈夫的擔憂與思念。總而言之,黃月英也稱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并且在千百年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她與諸葛亮的的美麗傳說。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世人皆知,陳壽的《三國志》無人不曉。諸葛亮六出祁山時。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的事情,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神奇的木牛流馬幫助蜀國解決了兵員不足的問題,打破了敵人對給養線的封鎖,將蜀軍急需糧草準時送到,為蜀國穩定政權,平定騷亂,立下了赫赫戰功。當然,隆中的村民們津津樂道的則是世界上第一輛木牛流馬的事情。
提起木牛流馬,還得從黃月英與諸葛亮的婚事談起。黃月英是東漢末年沔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受其父親及其父輩們的耳濡目染,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是巾幗少有的奇女子,是世界上發明機器人的奠基者、創始人,還可以說是發明創造機器人的開山鼻祖。她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曾使諸葛亮驚羨不已,連連稱奇。諸葛亮對黃月英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更是端詳良久,細細揣摩,默記于心。
黃月英為了考察諸葛亮是否真有過目不忘的超人之才,在成親的前一個月,請她父親向諸葛亮提出了“三不”條件,即結婚時,一不坐轎,二不騎馬,三不乘船。(船,隆中民間的旱船)。
這“三不”條件,確實讓諸葛亮為難了一陣子,他想:不坐轎,不騎馬,不乘船,難道叫新娘子步行?再說,我若讓新娘子步行,豈不讓人笑話,況且新娘子面子也過不去,這可叫人如何是好。這可真是件頭疼的事。
眼看離臘月初八的婚期越來越近,諸葛亮坐臥不安,急得在院子里、山坡上團團轉。想我堂堂男子漢、字孔明,真會被這件事難住?
有一天,諸葛亮坐在對面的棋山上,腳瞪一塊石頭,苦思冥想。突然聽見山下有人驚叫:“牛驚了!牛驚了!”定睛一看,原來是山下拉碾子碾米的牛驚了,把碾盤中心的樁拉斷了,牛拉著碾磙在地上跑。諸葛亮望著牛拉的碾磙發呆。猛地,他把自己后腦勺一拍,說道:“有了!”就往家里跑。原來,他想到若在碾磙上安個架子不就可以坐人了嗎?于是,說干就干,他和書童就地取材,鋸的鋸,砍的砍,一連干了三天三夜。
臘月初八,是黃月英出嫁的日子,黃承彥的院里院外擠滿了祝賀的客人,當然也不乏看熱鬧的人——看他黃家姑娘如何到婆家去,看他諸葛亮如何來娶新娘子。
快到晌午的時候,隆中附近的黃家山下,出現了一個彩色的影子,由小到大,越來越清楚。“接親的來了!”隨著這喊聲,看熱鬧的人從黃家院子里涌出。取親的隊伍中,只見諸葛亮和書童一前一后坐在一個被紅色布幔圍著的“臺子”上,在“臺子”下,一邊一個如同大碾盤一樣的東西滾動著,前面有一個似牛非牛似馬非馬的東西拉著走,說它是轎子沒人抬,說它是馬卻不是馬,說它是船卻在旱坡走。大家圍上去看稀奇!有的摸摸這,有的摸摸那,還有的拍拍那似牛非牛似馬非馬的東西,圍著書童問這是啥東西?書童樂呵呵地對大家說:“這是我家先生為接新娘子而造的‘木牛流馬 ’!”
“哈哈!木牛流馬,多新鮮的名字!”
諸葛亮娶親用的“木牛流馬”有兩部分組成,后面是諸葛亮根據牛拉碾磙轉發明的高轱轆車,前面是諸葛亮根據黃月英設計的木狗、木虎的原理,制造的木牛流馬。
只見這木牛流馬,一腹四足;頭入領中,舌著如腹。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腳,覆者為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鞍,攝者為牛軸。這木牛流馬的機關在舌頭,舌頭一扭,它就停,再將舌頭復原它就走。
后來,木牛流馬失傳,只留下了高轱轆車。解放后,膠磙車代替了高轱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