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智和喬峰誰厲害
鳩摩智為什么會小無相功?鳩摩智和喬峰誰更厲害?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鳩摩智和喬峰誰厲害,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鳩摩智和喬峰誰厲害:
鳩摩智是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當中的北宋時代吐蕃國國師,人稱”大輪明王“。在小說中鳩摩智醉心于武功絕學,挑戰大理、少林。最終因為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譽吸走,武功盡失。
鳩摩智在太湖畔與段譽、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后,曾先潛回參合莊,起初見到莊中書房的藏書只是些《十三經注疏》、《殿本廿二史》、《諸子集成》之類書生所用的書本,全無所得,隔日才見到王夫人李青蘿到參合莊找女兒,鳩摩智見機行事,跟蹤至王家,在瑯嬛玉洞中得知逍遙派小無相功的練法。
火焰刀:能將內力凝聚掌緣,運內力送出,以虛無縹緲的虛勁傷人。
少林派絕藝:《天龍八部》舊版及二版中因強練“小無相功”與少林七十二絕藝,試圖將少林七十二絕藝的類似武功合并,導致體內戾氣反噬走火入魔。新修版作出修訂,鳩摩智僅練得當中二三十種的表面招式: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去煩惱指、大智無定指、龍爪功、擒龍手、托缽掌、如影隨形腿、袖里乾坤、寂滅抓、因陀羅抓、燃木刀法、摩訶指、般若掌、大金剛拳。
小無相功:威力強大,其主要特點是不著形相,無跡可尋,只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無比,可以模仿別人的絕學甚至與原版極為近似,外行很難分辨。
易筋經:易筋經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只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后落跡于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后,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鳩摩智得易筋經后內力大增,內功修為在少林寺玄字輩高僧之上,但因急于求成,以至于練出內傷。
虛竹學的全部都是上乘武功,內力比慕容復又高太多。所以開始的時候一招黑虎掏心打的鳩摩智沒辦法近身,后來用的可都是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之類的上乘武學,鳩摩智用小無相功催出來的少林絕技可比不上人家。倒是蕭峰開始設定的武功應該不是很高,估計金老也沒想到自己后來寫的這些人這么猛,只能讓蕭峰在外面帶著阿紫跑的時候還能升級了,再加上一個BUG的設定:不管內力還是招數,比蕭峰牛的人都打不過他。再綜合蕭峰一掌能打的慕容博手臂發麻,蕭峰戰勝鳩摩智應該是沒問題的。鳩摩智本人其實應該還是挺厲害的,要不是段譽的存在,天龍寺就被他一個人挑了,去少林又碰上虛竹,否則掃地僧不出的話,一南一北兩大寺都要毀在鳩摩智手上。
為什么這樣說慕容博和蕭峰對掌是沒多少力道,但是少室山前,慕容博先起手逃往藏經閣,而同時一起出發的是蕭遠山,蕭峰,鳩摩智,慕容復。而追至藏經閣門,蕭峰已經遠遠超過蕭遠山和鳩摩智乃至慕容博一手,遙遙排出一掌打向慕容博了,這里從后繼之力和輕功造詣來說,蕭峰確實略勝其他三絕一籌。當然這不能完全作為蕭峰能贏鳩摩智等的完全證據,但是最重要一點,鳩摩智等三絕都有隱憂,鳩摩智強練易筋經本就是已經快病入膏肓了,再西夏時,要不是慕容復級數差太多,說不定被扔下去的就是鳩摩智而不是慕容復了。
鳩摩智簡介:
鳩摩智為人高傲自負,癡迷于武學,狂熱追求至高武功。他聰慧過人,能過目不忘。表面上,鳩摩智祥和友善,其實,內心陰險奸詐,工于心計,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且屢次施以偷襲暗算。另一方面由于貪婪過度跳入功利朋友慕容博的圈套。在最后,鳩摩智嘗盡武功盡失的苦痛后,才豁然明白佛家真理,大徹大悟,從此改邪歸正,宣傳佛法。
"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王,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出來的,首先,他的隨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去要脅人交出《六脈神劍圖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件。他用來裝慕容博抄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辭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鳩摩智果然"寶相莊嚴",他"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欽仰親近之意"。
他表演少林絕學"拈花指","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暗含"拈花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歷;其實他不但博學精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而且具有曠古絕世的記憶力,過目不忘,在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里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將少林武功秘籍拿給他過目,他隨后就能倒背如流。
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聲聲說要討到"六脈神劍"的圖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以這本圖譜,去換取到"還施水閣"閱覽更多武功書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鳩摩智是《神雕俠侶》的金輪法王的前身,但鳩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顯得更虛偽。
正如他的本門武功"火焰刀",雖然無色無相,貌似不著痕跡,而那如火的欲望卻無時無刻地侵蝕著他。身為方外高士,卻托名"國師",涉足政治,目的還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龍寺暗騙明奪六脈神劍未遂,就憑著一點蛛絲馬跡,發現了"天龍六脈"高僧中的本塵就是大理國君保定帝段正明,于是立刻改變計劃,挾持保定帝"赴吐蕃一敘",這明顯是為了在吐蕃贊普駕前邀功。后來又幫著他徒弟,吐蕃的宗贊王子到西夏求親。為了這個所謂的徒弟(從宗贊的表現看,連鳩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沒學到),鳩摩智徹底撕破的面皮,連伏擊這種不要臉的事也干出來了,可見他對于名利是多么熱衷。
而他的結局也非常有戲劇性,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資本都被段譽收了去,成了廢人。這時他能活下去的惟一方式就是恢復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輪明法王",成功了。有人說,鳩摩智是金庸將東晉高僧鳩摩羅什與藏僧金剛智合二而一,并加以演義而創出的虛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