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沒有投奔劉備會怎樣
如果關羽沒有投奔劉備,那么歷史又該如何演變?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如果關羽沒有投奔劉備會怎樣,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如果關羽沒有投奔劉備會怎樣:
眾所周知曹操對關羽格外欣賞。關羽一度投靠曹操,得到后者各種“殊遇”。當關羽做出離開曹操尋找劉備的決定之后,曹操心有不舍但未曾攔阻。后來關羽死于麥城,首級送到曹操面前,以諸侯禮安葬。雖然其中不乏政治因素,但曹操吊唁時卻惋惜不已。現在我們回顧當年,做出一個大膽假設:倘若皇叔前期思想工作沒做徹底,關羽對他沒那么死心塌地;或者劉備遭逢不測,身死異鄉;亦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導致關羽就這么跟隨曹操了,那么他的命運又將怎樣?他的結局是否比敗走麥城要好些呢?
陳壽是個尊重史實治學嚴謹的歷史學家,只要他認為不可靠沒有實據的事情絕對不會寫在《三國志》里。裴松之包括后來許多為《三國志》作注的人就把打量可能的歷史資料加入其中,導致許多資料浮出水面,為我們讀三國史開辟了新的道路。翻閱歷史資料經過我的一些小分析,個人認為關羽假如真的跟隨了曹操,那么在曹魏陣營當中他將會扮演的角色,可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信任有加,不離左右;中期倚重至極,鎮守一方;后期高官厚祿,束之高閣。
第一階段:信任有加,不離左右。
根據我的個人推測,關羽剛剛投降曹操的時候,在后者心目中的地位直逼荀彧、郭嘉。曹操對荀彧和郭嘉尊敬依仗信任感激,對關羽敬佩器重信任偏愛憧憬,甚至還有點占有欲。領導手下的人,不是忠誠不能干,就是能干不忠誠。曹操早就聽說劉備手下有個既忠誠又能干的關羽,當逢亂世身懷絕技又忠貞不二。更何況關羽人品好得一塌糊涂,曹操一直是很敬佩這種人的。例如荀彧,例如崔琰。曹操得到荀彧崔琰郭嘉對他們那都是非常器重,把最關鍵的幾個崗位交給他們,哪怕他們都是從別的陣營投降過來的,因為他們又忠誠又能干人品又好。以此類推,曹操對關羽也相當器重。關羽投降曹操,以曹操對關羽的了解加上曹操用人不疑的原則,與其他前來歸順的人一樣,曹操對關羽信任有加。
讀史料可知,關羽無論到哪里都是不買當地士族門閥的賬,他的內心深處非常討厭這些世代顯貴不勞而獲的社會寄生蟲。曹操也是這樣,很多時候曹操比關羽更痛恨這些門閥。所以在這個以士族為主題的社會中,關羽無疑是曹操的知己。他怎么能對這樣一個“心有靈犀”的人不特別偏愛呢?
曹操人長得不好看,古代人又特別注重這個,導致曹操很多時候不太自信。關羽那是一表人才英氣逼人,現在關羽和曹操哥倆好,曹操特別喜歡同關羽一起出席正式場合。他希望更多像關羽的人站到自己這邊,用看待關羽的眼光看自己。當然這里面有我個人猜想,不過以當時的環境曹操有這種想法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曹操對關羽甚至有點占有欲。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有次爭奪白馬渡的戰役。前期曹操陷入被動,牽線將領一度丟失要塞。這時關羽主動請纓,曹操卻很猶豫。捉摸著關羽是挺管用,這時也用得著他。但是如果他立了戰功,名義上報答了我去投奔劉備怎么辦?所以遲遲不肯讓關羽上前線。后來關羽還是參戰,并在這次戰役中斬殺了顏良。以曹操對關羽的敬佩、器重、信任、偏愛、憧憬,怎么不希望他為自己建功?竟會因為害怕失去關羽而棄之不用。說曹操對關羽有那么一點占有欲,不算過分。
第二階段:倚重至極,鎮守一方。
從建安五年,混到建安十二年,估計關羽在曹操陣營已是戰功赫赫,地位崇高。加上關羽略微熟悉水戰,曹操很可能讓關羽做先鋒打荊州。前提,敵人不是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中的蜀漢政權可算是“計劃外單列”,不在當時各家的大謀劃當中,具體原因不細說。總之根據當時環境劉備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在此假設中可當做不成立。劉琮投降之后曹操志得意滿順江東下威脅孫權,展開“赤壁之戰”。根據各學派分析,曹操戰敗幾率很大,不太可能打過長江。所以不得不退回北方。
如果劉備不在,奪取襄、樊以南荊州的很可能是孫權集團,于是孫權曹操劃江對峙。孫權西進取益州,曹操按步奪雍涼,最終兩家在漢中決戰。無論誰得到漢中,對于曹操集團來說,涼州、襄樊、合肥都是重點防衛地區。從曹操陣營中的大將名單來看,關羽應該是與夏侯惇、徐晃、曹仁、張遼一個級別,鎮守其中一個要塞,或者鎮守北方防御匈奴。總之像他這種被倚重的大將,此刻的曹操不會小氣到還把他留在身邊。關羽這個時候還跟著曹操,說明劉備真的掛掉了。
后期:高官厚祿,束之高閣。
那么就這樣到了建安十八年,曹操進爵魏公,建立魏國,三年后進位魏王。這個時期曹操殺掉了智慧極高的荀彧,還殺掉了人品極好的崔琰,殺了很多人。原因在于這些人始終效忠漢庭,視曹操為篡漢逆賊。這些人是政治家,不是政客。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讓半步,違背了曹操的政治意圖,所以只能殺掉。
關羽呢?同志們可是只認識一個忠義雙全的關帝爺,關羽是不是也對漢庭忠貞不二?答案是:NO!歷史上劉備稱王,關羽可以大喜過望。為了配合劉備在漢中的勝利他還主動進攻襄樊,計劃進一步擴充老大的地盤。所以即便身在曹營,關羽一樣不會效忠以宦官、外戚和士族為支柱的大漢王朝。何況這個時候宦官外戚已經垮臺,士族被曹操打壓的無地立錐,大漢王朝成了空架子。估計這會兒關羽眼中只有曹操一個人。加上云長的戰功,向來喜愛關羽的曹操絕對不會虧待他。而且此階段關羽還能起到表率作用。饒是人品如關羽,盡忠魏王者,王必善之。
因為曹操對關羽又欣賞又喜愛,當然這種情節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有所改變,或加深或減輕。但十幾年來的犬馬之勞,始終如一的忠貞不二,必然使關羽在曹操集團的地位舉足輕重。正因如此,關羽此生最大的缺點也會在這時無限放大,沒人罩得住。那就是他的傲慢,目中無人。
晚年的曹操當然會選定接班人,如果他暗地里問關羽誰合適,不擅長拍馬屁又不太會搞政治的二爺估計會說:“我看幾個公子都還差得遠”。曹操太強,關羽傲慢,這個時候關羽只服曹操一個人啊,誰接班都別指望關盡心盡力輔佐。以看不起眾公子能力的老二的脾氣,說不定還會公然對君上出言不敬,二爺向來都是公然辦事的。這怎么能讓魏王放心。究諸多原因于一身,不難推斷身在曹營的關羽后期處境如何。
歷史往往沒有如果,當身在鄴城的魏王曹操接到孫權使者送來的關羽首級,惋惜悲痛,卻又沒有一絲憐憫。這本就是個沒有道理可講的時代,弱肉強食,你死我活。而且曹操也認為關羽不值得憐憫。誰叫你當初離開我!如果你在我的麾下,怎么可能身首異處!怎么不可能!在你曹孟德手下又怎樣?你的同宗堂弟夏侯淵,還不是魂斷定軍山!你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又在哪里!就算劉備假仁假義,可還是拜與自己后期政治路線相左的諸葛亮為丞相。你呢?荀彧,崔琰,這都是什么人?這些人還不是被你逼死!
關羽簡介:
關羽(161-220年),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于作為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
佛教對關云長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無祈禱、贊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云長簡略供贊。
道教將關羽奉為“關圣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