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迎娶蘇小妹的趣聞
秦觀迎娶蘇小妹時被對聯(lián)難倒,蘇東坡扔飛石相助,這是怎么回事?趕緊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您推薦的秦觀迎娶蘇小妹的趣聞,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秦觀迎娶蘇小妹的趣聞:
北宋詞壇有名的才子秦觀,字少游,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傳說秦觀娶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為妻時,曾被蘇小妹出的上聯(lián)難倒。
原來,蘇小妹也是才思敏捷的一位才女。新婚之夜,新郎官秦觀因為高興,喝多了。正準備興沖沖地進入洞房時,蘇小妹突然雙手將門關上,并隨口吟出上聯(lián):“雙手推出門前月”,要秦觀對出下聯(lián)才能進入洞房。這可急壞了新郎官兒。
秦觀因為酒喝多了,腦子有點不夠用,徘徊在院子里冥思苦想了半天,遲遲進不了門。旁邊的看到這一幕的人,馬上把此事告訴了蘇東坡。蘇東坡隱身假山后面,見妹夫遲遲對不出下聯(lián),漸漸來到花池旁出神,就撿起一塊小石子向花池里扔去。只聽“咚”地一聲,一下子驚醒了秦觀,秦觀興沖沖地說道:“有了!”隨后吟出下聯(lián)道:“一石驚破水中天”。見秦觀吟出如此絕妙的下聯(lián),蘇小妹很是高興,自然高興地打開房門,讓秦觀入了洞房。從此蘇東坡飛石助秦觀的佳話也相繼傳開,流傳至今。
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早年字太虛,后改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江蘇省高郵市人。他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游湖州、杭州、潤州(今鎮(zhèn)江)各地。
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
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熙寧元年(1068),秦觀21歲,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chuàng)作了《浮山堰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別子瞻學士》)。次年,他應蘇軾之請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稱贊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同游戊烯、吳江、湖州、會稽各地,結下了友誼。在蘇軾的勸說下,秦觀開始發(fā)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可是命運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并做詩寫信予以勸勉。
元豐七年(1084),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后又致書曰:"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贊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
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佑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
元佑七年(1091年),蘇軾自揚州召還,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秦觀遷國史院編修,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士"。京城任職的數(shù)年里,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
哲宗元佑年間,操持朝政的多為舊黨人士,但其內部派別斗爭卻異常激烈。蜀黨領袖蘇軾及其"蘇門四學士",均能夠出以公心,根據(jù)民生疾苦和國家利益,針對新、舊兩黨的主張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秦觀先后向朝廷進策論30篇,對當時的內憂外患提出了各種具體的改革方略,對王安石變法作了中肯的論析,認為新法是救國濟民的良策,只是執(zhí)法者矯枉過正,以致產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馬光執(zhí)政盡廢新法,認為那也是因噎廢食之舉。這些觀點在黨同伐異的激烈政治形勢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由于秦觀與蘇軾關系密切,他更無法逃脫派別門戶之間的中傷和攻訐。
紹圣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后,"新黨"執(zhí)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棹、蔡京上臺,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jiān)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元符二年(1099),秦觀年事已高,身處雷州,自做《挽詞》。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滕州,已經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