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為什么迎娶文成公主
編者按: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漢族和藏族的往來,發(fā)展藏族的經(jīng)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隋唐之際,即公元七世紀前期,吐蕃族出現(xiàn)了一位杰出領袖名叫棄宗弄贊,西藏的佛教史則稱之為松贊干布,后來的歷史文獻均用此名。他年紀很輕就當了贊普,性格驍勇,足智多謀,勇敢善戰(zhàn),帶領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許多部落,連實力與之相等的羊同國(有大小二羊同國)也俯首歸順,其余較小的部落無不影從,建立起強大的奴隸制政權(quán),成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邏些(今拉薩)為首都。那時內(nèi)地正是唐太宗貞觀時期,聲威遠震,萬國朝宗。而松贊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來到長安,唐朝亦遣馮德遐回訪吐蕃,成為漢藏民族友好關系的開端。
松贊干布為什么迎娶文成公主
此后,松贊干布多次遣使來長安朝貢,欲效吐谷渾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為妻,唐太宗沒有允許。使者回到吐蕃謊稱:“初到長安,唐朝十分優(yōu)待,允許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渾國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離間我們的關系,遂罷通婚之議。”松贊干布聞之甚怒,與羊同等部落連合出兵,攻擊吐谷渾。吐谷渾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擊黨項及白蘭兩個部落之后,屯兵20萬于松州(今四川松潘縣)之西,遣使送金銀幣帛至長安,聲稱是娶公主的聘禮。由使者傳話威脅說:“若大國不嫁公主,當即進攻內(nèi)地。”這種以重兵逼嫁,脅迫成婚的無禮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對。不久,松贊干布果然率兵進攻了松州。唐太宗當即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率兵5萬分四路合擊,斬首干余級,松贊干布大敗,引兵遁逃,遣使謝罪,復求婚約,唐太宗這次才答應通婚的要求。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職同宰相)祿東贊送上黃金5000兩,珠寶數(shù)百件到長安聘婚,唐太宗答應將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相傳唐太宗在答應之前曾經(jīng)“五難婚使”。五件難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認出百匹母馬與百匹駒馬的母子關系。這意味深長的難題含意婚使心領神會,即漢藏兩族通過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親情。據(jù)說祿東贊運用吐蕃人豐富的牧畜經(jīng)驗,將母馬和駒馬分別圈起來,并暫時斷絕駒馬的飲水和草料,過了一兩天之后,把母馬與駒馬同時放出馬廄,頓時出現(xiàn)了母覓子,子尋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動人景象。祿東贊就這樣地一一解決了五個難題,唐太宗十分高興,允許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視,不僅為她準備了很多妝奩,其中包括詩文、經(jīng)史、農(nóng)事、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書籍,還有谷物、蔬菜、果木種子以及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除此之外,還帶去了各種技術工匠和一支宮廷樂隊。當時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誠佛教信仰者,所以還帶去了一尊佛像。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率領侍從和衛(wèi)隊從拉薩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區(qū)域)等待,然后再到河源(今青海興??h一帶)迎接。松贊干布拜見李道宗,恭謹?shù)胤钚凶又吨Y,不斷嘆服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之間均表現(xiàn)出一種愧沮之色。與公主回到拉薩之后,舉行了盛大婚禮。松贊干布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達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一座宮殿式的建筑給她住,真可謂是“金屋藏嬌”。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優(yōu)秀文化和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傳入了西藏,和松贊干布同心協(xié)力發(fā)展吐蕃的經(jīng)濟和文化。當時藏族沒有文字,記事用繩子打結(jié)或以木刻劃記號來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干布派人進行專門研究,創(chuàng)造了30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jié)束了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對藏族文化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西藏過去無完整的歷法,以麥收的季節(jié)(約為夏歷三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歷制,大大便利了藏族歷史文化的紀年和著錄。文成公主帶去的宮廷樂隊,豐富和繁榮了藏族的民間音樂、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帶去的許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從此藏民掌握了漢族的先進工藝技術,推廣了漢族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大大發(fā)展了藏族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文成公主帶去的各種植物種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開花、結(jié)實,改變了藏民的食品結(jié)構(gòu),豐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種。文成公主信佛,松贊干布在她的影響下,大力提倡佛教,還特地在拉薩修了大昭寺,這對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響之大,的確難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導下,松贊干布不斷派人到長安留學,學習漢族優(yōu)秀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還聘請漢人到西藏掌握文書,傳授知識。
此后唐朝又不斷送去蠶種,幫助發(fā)展養(yǎng)蠶事業(yè)。送去酒曲,派人幫助發(fā)展釀酒事業(yè)。還有碾磨、造紙、造墨等等,也派專人傳授。文成公主本人還親自傳授了刺繡、紡織的技術。松贊干布本人對文成公主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在她入藏之前,藏人喜歡用一種礦物赭石的色彩涂面,公主討厭這種化妝品,使人面目可憎,松贊干布馬上下令全國禁止使用赭石涂面。公主喜穿漢族輕質(zhì)的紈綺服裝,松贊干布也就脫掉傳統(tǒng)的藏民皮褥氈裘,身著絲綢服飾,真是做到了婦唱夫隨啊!
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漢族和藏族的往來,發(fā)展藏族的經(jīng)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藏族人民至今在布達拉宮里還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塑像,還保留了二人結(jié)婚時的洞房遺址,西藏民間還廣泛流傳歌頌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頌她給藏族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