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么要廢除丞相制度
丞相(也稱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中國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那么朱元璋為什么要廢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稱吳王時,還沒有動這個心思,而是仿照元制設立中書省,作為自己政權的基礎,還設置了掌軍權的都督府和負責監察的御史臺。丞相統率百官,領導禮、戶、刑、工四部。等到1368年,朱元璋稱帝時,他又在四部基礎上設了吏、兵二部,六部是中書省的辦事機構。
當時,丞相總攬全國行政,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帝的詔書都必須由中書省頒發,朝臣奏議也必須由中書省呈達皇帝。中書省權力的增大,軍權架空,讓朱元璋感到了威脅。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謀大逆”案發,受牽連被誅除的各級政府官吏達3萬余人,朱元璋就此發布了《廢丞相、大夫,罷中書詔》,罷除中書省,不設丞相,六部尚書歸皇帝直接領導。“這樣,皇帝實際上兼任了丞相的職責,既為國家元首,又為行政首腦。”武黎嵩說。
同樣是秘書,內閣翰林院出路大不同
明朝另一項改革是出現了內閣。永樂年間,朱棣奪得帝位后,宮中形成比較穩定的參議機構,用來彌補廢丞相后中樞決策留下的空缺,這個機構就是“內閣”,性質其實就是內廷秘書班子。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北京,內閣就設在紫禁城午門內東南角的文淵閣。
代皇帝草詔批文件是內閣的重要權力。“這叫‘票擬’,內閣學士用貼紙的方式對官員的奏章發表處理意見,協助皇帝決策,但是下發給官員必須經過皇帝的‘批紅’,皇帝將意見抄一遍才有效力。”武黎嵩說。
明朝內閣大學士的入選一般必須是翰林出身,所以翰林院成為明代士人進入內閣的進身階梯。翰林院和內閣都是御用文秘機關,內閣專掌機密決策,翰林則逐漸與朝政機密遠去,成為單純的文秘機關。
那么,內閣一直是當權派嗎?別忘了明朝還有著名的宦官機構。明朝宦官機構不斷調整增加,朱棣遷都北京后定制為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武黎嵩介紹,十二監是十二個宦官領掌的內侍衙門,各置太監一員,下面還有其他品級的宦官。因為內侍衙門稱“監”,其長稱為太監,以后,“太監”就成了宦官的代名詞。其中司禮監是二十四衙門之首,權力最大。司禮監是內廷總管,掌管宮廷事務,掌印、秉筆太監等掌管批紅、傳宣諭旨。
宣德年間,皇帝懶惰,奏本大多由司禮監代筆,后來太監甚至可以改動內閣票擬的內容,旨意究竟出自于皇帝之手還是秉筆太監之手,無從核對。后期皇帝索性不上朝了,太監改動旨意愈發大膽,宦官代皇帝批紅得以專制朝政。
南書房和軍機處的大臣都是“兼職”
清宮劇中,南書房和軍機處常被提及,它們都是清代的“首創”,只是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正統”。
南書房只是康熙舊時讀書的地方。康熙在重建內閣和翰林院的同時,又設立了自己的內廷秘書班子,人員從翰林中選出,稱南書房。南書房位于禁宮乾清宮斜對面的右階下,距離皇帝寢殿很近,南書房又稱“內廷翰林”。它不是正式機構,沒有固定編制,人員流動很大,專為皇帝服務。入值南書房的翰林既為皇帝反映下情、口傳上諭,有時也陪皇帝察訪民情,公私兼顧。
雍正朝設立的軍機處,就是入值南書房多年的張廷玉秉承皇帝旨意建立的。軍機處的全稱是“辦理軍機事務處”。后來軍機處的職能擴展到了軍政財各個方面,與實際操辦的事務差距越來越大。軍機處作為皇帝的機要機構一直存在到清滅亡前夕。和南書房一樣,軍機處也是非正式機關,屬于臨時性差遣。軍機處最具體、最重要的職能就是草詔,取代內閣票擬,而且就是在皇帝身邊奉旨草擬,皇帝閱定后就可以立刻頒發。大臣奏折也由軍機處抄錄存檔。但是軍機大臣只是秘書參謀,只作建議而不能下令,一切命令必須通過皇帝。
“大部制”里的小學問
不入流的“吏”比入流的官還多
在古代官員制度中,還有“吏”這個龐大的群體,值得關注。胥吏是官府中專門辦理文書的低級行政人員。如果說官員是決策者,那么吏就是執行者。命令下達后,具體事情就攤派到吏身上,由他們去完成。吏的數量超過官的數量。吏里既有幕僚,他們是國家公職人員,國家給他們發俸祿;還有一些被稱為幕友,則是由地方官私人聘請的,他們沒有編制,工資也是由地方官私人支付。像師爺就屬于吏。
在古代,好的吏可以入官,叫“流外入流”;清代以后,吏表現突出,國家可以賞一個官給他;或者自己捐一個官。吏的工資究竟從哪開出來呢?一名得力的吏,一年工資可能得上萬兩銀子,這就得從“倉耗”“火耗”這樣一些名目中來獲得了。
最早的秘書在圖書館、檔案館工作
秘書省是掌管經籍圖書檔案的政府機構。最早出現于漢,秘書監隸屬于太常寺,掌禁中圖書秘文,故曰秘書。曹操時置有秘書令,曹丕建魏后改為中書監、令,另置秘書監專掌圖書考訂。晉置秘書寺,掌中外二閣圖書,梁武帝改寺為省,隋唐沿襲舊制。秘書是國家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其中不乏飽學之士。
明代時,秘書迎來了一次好機遇。在朱元璋罷中書廢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皇帝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政事。忙不過來,于是朱元璋便把目光投向了年輕有為但品級不高的翰林近侍身上,設置殿閣大學士。大學士其實就是皇帝的近臣秘書。
尚方寶劍的“尚方”其實是個官職
我們都知道尚方寶劍,但尚方其實是古代制辦和掌管宮廷食器物的官署。秦代就設置了,屬于九卿中的少府,秦漢時少府下屬有尚方令、尚方丞,負責制造皇帝的刀劍等珍貴器物。漢末還分中、左、右三尚方。唐代時稱尚署,元代有中尚監,明朝時廢除。清代時又出現了,叫尚方司。